[發明專利]一種通信方法及相關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425785.0 | 申請日: | 2017-06-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04122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18 |
| 發明(設計)人: | 夏金環;呂永霞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72/04 | 分類號: | H04W72/04;H04L5/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傳鑫;熊永強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下行數據信道 下行控制信道 首次傳輸 接入網設備 終端設備 重復發送 業務可靠性 低時延 行控制 通信 信道 申請 發送 保證 傳輸 調度 | ||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通信方法及相關設備,其中,該方法包括: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重復發送下行控制信道,下行控制信道用于調度下行數據信道的發送;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重復發送下行數據信道,下行數據信道首次傳輸在下行控制信道首次傳輸之后,并且下行數據信道首次傳輸不晚于下行控制信道最后一次傳輸。可見,通過實施本申請實施例,在保證業務可靠性的同時,也可保證業務的低時延。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通信方法及相關設備。
背景技術
移動通信技術已經深刻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但人們對更高性能的移動通信技術的追求從未停止。為了應對未來爆炸性的移動數據流量增長、海量移動通信的設備連接、不斷涌現的各類新業務和應用場景,第五代(the fifth generation,5G)移動通信系統應運而生。國際電信聯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為5G以及未來的移動通信系統定義了三大類應用場景:增強型移動寬帶(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ltra 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以及海量機器類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MTC)。
其中,典型的URLLC業務有:工業制造或生產流程中的無線控制、無人駕駛汽車和無人駕駛飛機的運動控制以及遠程修理、遠程手術等觸覺交互類應用。這些業務的主要特點是要求超高可靠性和低延時。例如,該場景下要求空口數據在1毫秒的傳輸時延內達到99.999%的可靠性傳輸。
一般情況下,為了保證端到端業務時延短,業務的可靠性不高;為了保證端到端業務的高可靠性,端到端業務時延可能比較長。但對于URLLC業務,既要保證可靠性,又要保證短時延。因此,如何實現同時保證可靠性和短時延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通信方法及相關設備,有利于同時保證業務的可靠性和短時延。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通信方法,該方法包括:
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重復發送下行控制信道,下行控制信道用于調度下行數據信道的發送;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重復發送下行數據信道,下行數據信道首次傳輸在下行控制信道首次傳輸之后,并且下行數據信道首次傳輸不晚于下行控制信道最后一次傳輸。
可見,通過實施第一方面所描述的方法,有利于終端設備快速地檢測出下行數據信道,有利于終端在所有下行控制信道都接收完畢之前,檢測到下行數據信道,在保證業務可靠性的同時,也可保證業務的低時延。
可選的,接入網設備向終端設備發送用于獲取目標偏移量的指示信息,該目標偏移量為首次發送下行數據信道的時域資源距離首次發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時域資源的偏移量。
可見,通過實施該實施方式,有利于終端設備及時地獲取到目標偏移量,并根據目標偏移量準確地確定出下行數據信道的時域資源,進而可根據下行數據信道的時域資源和頻域資源及時地檢測出下行數據信道。
可選的,下行控制信道承載的下行控制信息包括用于獲取目標偏移量的指示信息,該目標偏移量為首次發送下行數據信道的時域資源距離首次發送下行控制信道的時域資源的偏移量。
可見,通過實施該實施方式,有利于終端設備及時地獲取到目標偏移量,并根據目標偏移量準確地確定出下行數據信道的時域資源,進而可根據下行數據信道的時域資源和頻域資源及時地檢測出下行數據信道。
可選的,指示信息包括偏移量與聚合等級之間的對應關系。
通過實施該實施方式,能夠靈活地配置目標偏移量,有利于減少業務發送的時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2578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