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帶定位區的堆疊式二維碼的生成和識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420779.6 | 申請日: | 2017-06-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5380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30 |
| 發明(設計)人: | 林宇;吳閩帆;黃旭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州覺感視覺軟件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7/14 | 分類號: | G06K7/14;G06K19/06 |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樓區京華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林云嬌 |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定位 堆疊 二維碼 生成 識別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帶定位區的堆疊式二維碼的生成與識別方法,所述二維碼包括等距矩陣排列的碼區和用于分隔各碼區的定位區;每一碼區包括矩陣排列的識別單元,每相鄰兩行識別單元之間設有一行空白單元,每相鄰兩列識別單元之間設有一列空白單元;每一空白單元為由白色模塊組成的3×3模塊;每一識別單元為由黑色模塊和白色模塊組成的3×3模塊,識別單元的3×3模塊包括兩個黑色模塊和7個白色模塊,同一識別單元的兩個黑色模塊之間間隔至少一白色模塊的距離,每一識別單元存儲一個四位二進制串;定位區由識別單元和空白單元相間設置而成,定位區與碼區之間設有空白單元格。本發明提供的二維碼的生成與識別方法,實現了多方位的高效掃碼體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二維碼技術,尤其涉及一種帶定位區的堆疊式二維碼的生成和識別方法。
背景技術
二維碼因其具有存儲量大、保密性高、追蹤性高、抗損性強等特點,被廣泛運用于各行各業中。目前常見的二維碼多為矩陣碼(如DM碼和QR碼),其用黑、白色塊表示二進制的1和0,將黑、白色塊按一定組合方式堆疊形成二維碼,該二維碼包括用于定位的定位部和用于存儲信息的數據部,但現有的這種矩陣二維碼的因其色塊比較密集,為了提高解碼效率,一般需要選擇一塊獨立干凈的平整的區域安放碼區。由于目前二維碼都是一個單獨碼區,受環境影響比較大,如掃碼位置直接影響到光線角度等,因此需要跑到特定一個位置進行掃碼,而不能在多個位置實現快速解碼,當出現二維碼部分損壞或表面不平整的情況,也不能正常識別與解碼。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一,在于提供一種上述帶定位區的堆疊式二維碼的生成方法,得到一種便于用戶多方位掃碼且掃碼成功率高的二維碼,提升用戶體驗。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一是這樣實現的:一種上述帶定位區的堆疊式二維碼的生成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41、獲取一現有二維碼,去除定位部,得到數據部;
步驟42、依次提取所述數據部內的2×2模塊,根據所述2×2模塊存儲的四位二進制串將所述2×2模塊轉換為對應的識別單元;
步驟43、將所有轉換得到的識別單元依次排列成與所述現有矩陣二維碼對應的復數行復數列,并在每相鄰兩行識別單元之間插入一行空白單元,每相鄰兩列識別單元之間插入一列空白單元,得到一個完整的碼區;
步驟44、將復數個所述碼區通過矩陣排列,并在各所述碼區之間設置定位區,得到所述帶定位區的堆疊式二維碼,所述定位區通過預先選取的一種或幾種特定的識別單元按一定規則排列得到,以便快速區分和定位。
進一步的,所述現有二維碼為帶糾錯功能的矩陣二維碼。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二,在于提供一種上述帶定位區的堆疊式二維碼的識別方法,實現快速識別二維碼,提高掃碼成功率,提升用戶體驗。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之二是這樣實現的:一種上述帶定位區的堆疊式二維碼的識別方法,需提供帶定位區的堆疊式二維碼,所述二維碼包括等距矩陣排列的復數個碼區和用于分隔各所述碼區的定位區,每一所述碼區包括矩陣排列的復數行復數列的識別單元,且在同一所述碼區內,每相鄰兩行識別單元之間設有一行空白單元,每相鄰兩列識別單元之間設有一列空白單元;
每一所述空白單元為由白色模塊組成的3×3模塊;
每一所述識別單元為由黑色模塊和白色模塊組成的3×3模塊,所述識別單元的3×3模塊包括兩個黑色模塊和7個白色模塊,同一所述識別單元中的兩個黑色模塊之間間隔至少一個白色模塊的距離,每一所述識別單元對應存儲一個四位二進制串;
所述定位區由識別單元和空白單元相間設置而成,所述定位區與所述碼區之間間隔一排空白單元格;
所述識別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州覺感視覺軟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經福州覺感視覺軟件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20779.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