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高精度易裝拆的舵面連接結構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418250.0 | 申請日: | 2017-06-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61326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15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陶鍵;馮昊;王鳿;張紀林;顧建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航天控制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B64C13/50 | 分類號: | B64C13/5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信好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1249 | 代理人: | 朱成之 |
| 地址: | 20023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精度 易裝拆 連接 結構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電動舵機的舵面連接結構,具體是指一種應用于電動舵機的高精度易裝拆的舵面連接結構,屬于輕質(zhì)小型化電動舵機研究領域。
背景技術
輕質(zhì)小型化的電動舵機具有體積小、負載大的特點,需要承受較大的扭矩和彎矩,并保持相當高的控制精度。因此,必須要求電動舵機的舵面連接結構具有很高的精度和可靠性。
現(xiàn)有技術中,高精度的舵面連接結構大都比較復雜,占用空間大,且安裝和拆卸步驟繁多。因此,目前亟需提出一種應用于電動舵機的高精度易裝拆的舵面連接結構。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高精度易裝拆的舵面連接結構,拆裝過程操作簡單,裝配工藝性好,體積小,定位精度高,連接可靠性高,適合小體積大負載的電動舵機與舵面的連接。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一種高精度易裝拆的舵面連接結構,設置在電動舵機上,包含:舵軸,一端與舵機搖臂連接設置,另一端設置舵軸法蘭面;舵叉,一端為叉型結構,與舵面連接設置,另一端設置舵叉法蘭面,與舵軸法蘭面之間采用卡槽連接,并通過固定組件緊固安裝,使得舵機搖臂、舵軸、舵叉以及舵面連接形成一體;當電動舵機接收指令驅(qū)動舵機搖臂轉(zhuǎn)動時,通過舵軸和舵叉帶動舵面實現(xiàn)偏轉(zhuǎn),完成預定動作。
所述的舵軸與舵機搖臂之間采用軸孔連接,并通過錐銷緊固安裝。
所述的舵叉與舵面之間采用鉚接緊固連接。
所述的舵叉法蘭面上設置有支耳;所述的舵軸法蘭面上設置有燕尾槽,該燕尾槽具有與支耳形狀相匹配的缺口;將支耳對準插入燕尾槽中并旋轉(zhuǎn)卡住,使舵軸法蘭面與舵叉法蘭面接觸并實現(xiàn)卡槽連接。
所述的舵叉法蘭面上設置有一個第一鉸制螺釘孔以及多個第一盤頭螺釘孔;所述的舵軸法蘭面上對應設置有一個第二鉸制螺釘孔以及多個第二盤頭螺釘孔;通過鉸制螺釘插入第一鉸制螺釘孔和第二鉸制螺釘孔擰緊進行定位,通過多個盤頭螺釘插入第一盤頭螺釘孔和第二盤頭螺釘孔擰緊進行固定,實現(xiàn)舵軸與舵叉的緊固安裝。
所述的舵叉的支耳內(nèi)設置有消隙彈簧,當舵軸與舵叉連接后,消隙彈簧壓縮并頂住舵軸的燕尾槽的底部,受壓產(chǎn)生向外推力,使舵軸的舵軸法蘭面與舵叉的舵叉法蘭面之間無間隙配合。
本發(fā)明提供的高精度易裝拆的舵面連接結構,在安裝時,首先將舵叉的支耳對準缺口插入舵軸的燕尾槽中,旋轉(zhuǎn)后使支耳卡在燕尾槽中,并使舵叉法蘭面上的第一鉸制螺釘孔、第一盤頭螺釘孔分別與舵軸法蘭面上的第二鉸制螺釘孔、第二盤頭螺釘孔一一對準;然后采用鉸制螺釘插入第一鉸制螺釘孔和第二鉸制螺釘孔擰緊進行定位,再采用多個盤頭螺釘分別插入第一盤頭螺釘孔和第二盤頭螺釘孔擰緊進行固定,實現(xiàn)舵軸與舵叉的連接緊固。
本發(fā)明提供的高精度易裝拆的舵面連接結構,在拆卸時,首先松開多個盤頭螺釘和鉸制螺釘,然后旋轉(zhuǎn)舵叉,使得支耳對準舵軸的燕尾槽的缺口,此時消隙彈簧釋放壓力,自動將舵叉彈出,完成舵軸與舵叉的拆卸。
綜上所述,本發(fā)明提供的高精度易裝拆的舵面連接結構,裝拆通過舵叉支耳的插槽、轉(zhuǎn)動卡住以及多個螺釘?shù)臄Q緊來實現(xiàn),操作簡單,裝配工藝性好;且本發(fā)明體積小,定位精度高,連接可靠性高,尤其適合小體積大負載的電動舵機與舵面的連接。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中的高精度易裝拆的舵面連接結構的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中的舵叉及消隙彈簧的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中的舵軸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圖1~圖3,詳細說明本發(fā)明的一個優(yōu)選實施例。
如圖1所示,為本發(fā)明所提供的高精度易裝拆的舵面連接結構,設置在電動舵機上,包含:舵軸3,一端與舵機搖臂(圖中未示)連接設置,如圖3所示,另一端設置舵軸法蘭面31;舵叉1,一端為叉型結構,與舵面(圖中未示)連接設置,如圖2所示,另一端設置舵叉法蘭面11,與舵軸法蘭面31之間采用卡槽連接,并通過固定組件緊固安裝,使得舵機搖臂、舵軸3、舵叉1以及舵面連接形成一體;當電動舵機接收指令驅(qū)動舵機搖臂轉(zhuǎn)動時,通過舵軸3和舵叉1帶動舵面實現(xiàn)偏轉(zhuǎn),完成預定動作。
所述的舵軸3通過其上設置的圓錐孔與舵機搖臂之間采用軸孔連接,并通過錐銷緊固安裝。
所述的舵叉1通過其上設置的凹槽與舵面之間采用鉚接緊固連接。
如圖2所示,所述的舵叉法蘭面11上設置有支耳12;如圖3所示,所述的舵軸法蘭面31上設置有燕尾槽32,該燕尾槽32具有與支耳12形狀相匹配的缺口;將支耳12對準插入燕尾槽32中并旋轉(zhuǎn)卡住,使舵軸法蘭面31與舵叉法蘭面11接觸并實現(xiàn)卡槽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航天控制技術研究所,未經(jīng)上海航天控制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18250.0/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旋翼機尾翼總成結構
- 下一篇:一種利用齒輪組開合的腳架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