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株具有廣譜抗菌活性的海洋放線菌U-19-3及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417764.4 | 申請日: | 2017-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6426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17 |
| 發明(設計)人: | 賈曉強;齊麟;靳大耀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A61P31/04;A61P31/10;C12R1/29 |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責任專利代理事務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麗 |
| 地址: | 300350 天津市津南區海***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廣譜 抗菌 活性 海洋 放線菌 19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一株具有廣譜抗菌活性的海洋放線菌U?19?3及應用;海洋放線菌U?19?3,分類為小單孢菌,micromonospora sp。保藏在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CGMCC號:12139。海洋放線菌U?19?3;分離自取膠州灣海域觀測站位采集的表層沉積物;利用干熱法進行預處理,重鉻酸鉀作為分離抑制劑;其基內菌絲呈橙色,氣生菌絲呈黑色。從基因組中成功擴增出Ⅰ型聚酮合酶(PKS I)基因和Ⅱ型聚酮合酶基因(PKS Ⅱ),預示其具有產聚酮化合物的潛在能力。對藤黃八疊微球菌、大腸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白色假絲酵母菌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株具有廣譜抗菌活性的海洋放線菌U-19-3,其屬于微生物學中放線菌領域。
背景技術
放線菌(Actinomycetes)是一類高(G+C)含量(>55%)的革蘭氏陽性細菌,因其菌落邊緣菌絲常呈放線狀而得名[1]。放線菌作為一類有價值的微生物資源,擁有合成豐富的生物活性的次級代謝產物的能力。目前在已發現的33500種天然活性產物中,40%以上在放線菌中發現[2];生活中普遍應用的各類抗生素約70%也是由放線菌生產[3]。
海洋環境由于其特殊的極端性(高壓、低溫、高鹽、缺乏光照、營養匱乏等),造就了海洋微生物獨特的生存方式、代謝途徑,從而具備合成新穎活性化合物的能力[4],使得海洋微生物成為了活性天然產物的重要來源之一,也成為新藥研發的主力軍[5]。據統計,來源于放線菌的活性化合物約占微生物天然活性產物的45%,這些結構新穎、功能多樣和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海洋放線菌次級代謝產物的發現和其蘊含的應用價值潛力,提供了產生新穎抗生素的潛力,為海洋微生物來源的天然產物的開發奠定基礎,也為海洋微生物資源的高效利用提供科學依據。
[1]周長林,微生物學,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9
[2]Bérdy J.Thoughts and facts about antibiotics:where we are now andwhere we are heading.Journal of Antibiotics,2012,65(8):385~395
[3]Bérdy J.Bioactive microbial metabolites.Journal of Antibiotics,2005,58(1):1~26
[4]趙成英,朱統漢,朱偉明,2010~2013之海洋微生物新天然產物,有機化學2013,33(6):1195-1234
[5]Hu G P,Yuan J,Sun L,et al.Statistical research on marine naturalproducts based on data obtained between 1985 and 2008.Marine Drugs,2011,9(4):514~525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本發明利用膠州灣海洋微生物資源,提供一株具有廣譜抗菌活性的海洋放線菌,該菌對藤黃八疊微球菌(Micrococcus luteus)、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和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白色假絲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均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并含有PKS I和PKS II基因。
本發明所涉及的一株具有廣譜抗菌活性的海洋放線菌U-19-3,保藏單位: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分類為小單孢菌,micromonospora sp。保藏單位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CGMCC號:12139,保藏日期:2016年2月18號。
本發明的海洋放線菌U-19-3;從其基因組中擴增出I型和Ⅱ型聚酮合酶基因。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大學,未經天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17764.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