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SE應用處理方法、用戶終端以及服務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413204.1 | 申請日: | 2017-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85756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1-22 |
| 發明(設計)人: | 李輝;謝美倫;李卓斐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20/38 | 分類號: | G06Q20/38;G06Q20/4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凱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se 應用 處理 方法 用戶 終端 以及 服務器 | ||
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安全元件(SE)應用安裝方法,應用于用戶終端中,用戶終端設置有可信執行環境(TEE)和安全元件,TEE設置有可信應用(TA),其特征在于,包括:當用戶終端接收到用于指示TA獲取SE應用命令包的安裝請求后,TA獲取SE應用命令包,TA對SE應用命令包進行解析以獲取SE應用命令包所包括的目標信令,目標信令為用于安裝目標SE應用的信令;TA將目標信令發送至SE,以使SE根據目標信令對目標SE應用進行安裝。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到一種SE應用處理方法、用戶終端以及服務器。
背景技術
安全元件(secure element,SE),是指內嵌有微芯片的硬件安全元件的通稱,可以獨立運作的小型運算、存儲的通信實體,一般具有很高的安全性。SE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領域,例如,以金融集成電路(Integrated Circuit,IC)卡、手機客戶識別模塊(subscriber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銀行U盾、交通一卡通、電子護照等形式大量應用在多個領域。其中,在SE中運行的應用程序稱為SE應用(SE applet),通常,SE上可以運行一個或多個SE應用。例如,金融IC卡運行的是銀行的支付應用,交通一卡通中運行的是公交支付應用等。隨著智能用戶終端(例如手機)的功能日益強大,SE在用戶終端中的應用也日益廣泛。例如,在手機的SE上安裝公交支付應用、銀行支付應用等SE applet,通過手機可以實現對應的公交支付應用、銀行支付應用等SE應用對應的功能。
現有技術中,當向用戶終端中的SE下載并安裝SE應用時,主要是通過可信服務管理(trusted service manager,TSM)服務器的方式實現。一般的流程是,用戶終端向應用提供者(如銀行)的應用TSM服務器發送下載請求,應用TSM服務器接收到用戶終端的下載請求后,要求原始設備制造商(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OEM)TSM服務器在用戶終端的SE上建立安全域,應用TSM服務器通過用戶終端富執行環境(rich executionenvironment,REE)的客戶應用(client application,CA),和可信執行環境(trustedexecution environment,TEE)的可信應用(trusted application,TA)的轉接,建立與SE上的安全域之間的安全通道,應用TSM服務器將SE應用發送給OEM TSM服務器后,OEM TSM服務器通過該安全通道向用戶終端SE上的安全域分發下載、安裝等SE輔助命令等信令,和由SE應用轉化來的,包含有SE應用安裝數據的SE加載(load)命令等信令,SE接收到上述信令后,通過一條條解析OEM TSM服務器發送的信令,從而將SE應用下載并安裝到SE上。
但是,現有技術的用戶終端在下載并安裝SE應用到SE的過程中,涉及到應用提供者的應用TSM服務器、OEM TSM服務器與用戶終端的交互,是外部的TSM服務器經過用戶終端的CA、TA向用戶終端的SE分發SE命令、交互鏈條繁雜、導致SE應用安裝到用戶終端SE上的時間較長。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SE應用處理方法、可以解決SE應用安裝到用戶終端SE上的時間過長的問題。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SE應用處理方法,該SE應用處理方法應用于設置有TEE和SE的用戶終端中,其中,該TEE還運行有TA,在該方法中,當用戶終端接收到用于指示該TA獲取SE應用命令包的安裝請求后,該TA獲取SE應用命令包,TA對SE應用命令包進行解析以獲取SE應用命令包所包括的用于安裝目標SE應用的目標信令,當TA獲取到該目標信令后,將目標信令發送至SE,以使SE根據目標信令對目標SE應用進行安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1320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