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鹽堿地小麥寬壟溝播栽培技術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411901.3 | 申請日: | 2017-06-0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824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22 |
| 發明(設計)人: | 鞠正春;韓偉;高瑞杰;柴蘭高;呂鵬;劉軍;李富國;段剛;吳愛秋;周永 | 申請(專利權)人: | 鞠正春 |
| 主分類號: | A01G1/00 | 分類號: | A01G1/00;A01B79/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250013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鹽堿地 小麥 壟溝 栽培技術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的是鹽堿地小麥的栽培技術領域,具體的說是一種鹽堿地小麥寬壟溝播栽培技術。
背景技術
鹽堿地是鹽類集積的一個種類,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鹽分影響到作物的正常生長,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糧農組織不完全統計,全世界鹽堿地的面積為9.5438億公頃,其中我國為9913萬公頃。我國堿土和堿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與土壤中碳酸鹽的累計有關,因而堿化度普遍較高,嚴重的鹽堿土壤地區植物幾乎不能生存。
目前,鹽堿地常規小麥栽培技術主要是畦播或是平播,遭受旱、鹽、堿、凍害較重,不易拿苗,出苗率低,幼苗纖弱,冬天易受冷、凍害,越冬后返青晚,分蘗少,抗鹽堿傷害的能力較差,小麥產量低且不穩定,影響了鹽堿地糧食的產量和經濟效益,為此我們提出了一種鹽堿地小麥寬壟溝播栽培技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種鹽堿地小麥寬壟溝播栽培技術。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鹽堿地小麥寬壟溝播栽培技術,步驟如下:
1、土地改良:前期的農作物收獲后,先對土地進行整體的松土,做好相應的排水溝,然后對土地進行灌溉,洗鹽壓堿,并及時做好排水工作;
2、種植綠肥:在整改后的土地上均勻撒上一層綠肥;
3、使用起壟機或人工對土地進行起壟,要求壟寬30-38cm,壟高12-18cm,起壟后形成的溝寬為18-20cm;
4、選擇耐鹽能力比較強的小麥品種,并進行早播,一般在九月份中旬或者九月份底進行播種;
5、在溝的底部進行播種,選擇淺播淺蓋的原則;
6、小麥成活后,每畝施用氮磷化肥12-16公斤、有機肥6-9公斤,在小麥拔節期,每畝施用氮磷化肥8-10公斤、有機肥4-7公斤,在小麥孕穗期,每畝施用氮磷化肥4-8公斤、有機肥2-5公斤,在小麥生長期間做好病蟲防治以及除草工作,并做好排水工作。
采用上述結構后,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本發明先對土地進行灌溉,具有洗鹽壓堿的作用,及時排水,有效防止大水漫灌造成土壤生鹽堿化;采用綠肥,可以改造旱薄堿地、培肥地力從而達到改善土壤的作用;由于鹽總是往高處爬,因此溝底的含鹽量相對低,選擇在溝底種植,然后淺播、淺蓋,起到躲鹽、防旱、借墑的作用,同時便于集中施肥;選用耐鹽能力比較強的小麥品種,便于增加小麥的出苗率,增加產量,提高經濟效應。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發明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用以解釋本發明,并不用于限定本發明。
實施例1:
一種鹽堿地小麥寬壟溝播栽培技術,步驟如下:
1、土地改良:前期的農作物收獲后,先對土地進行整體的松土,做好相應的排水溝,然后對土地進行灌溉,洗鹽壓堿,并及時做好排水工作;
2、種植綠肥:在整改后的土地上均勻撒上一層綠肥;
3、使用起壟機或人工對土地進行起壟,要求壟寬30cm,壟高12cm,起壟后形成的溝寬為18cm;
4、選擇耐鹽能力比較強的小麥品種,并進行早播,一般在九月份中旬進行播種;
5、在溝的底部進行播種,選擇淺播淺蓋的原則;
6、小麥成活后,每畝施用氮磷化肥12公斤、有機肥6公斤,在小麥拔節期,每畝施用氮磷化肥8公斤、有機肥4公斤,在小麥孕穗期,每畝施用氮磷化肥4公斤、有機肥2公斤,在小麥生長期間做好病蟲防治以及除草工作,并做好排水工作。
實施例2:
1、土地改良:前期的農作物收獲后,先對土地進行整體的松土,做好相應的排水溝,然后對土地進行灌溉,洗鹽壓堿,并及時做好排水工作;
2、種植綠肥:在整改后的土地上均勻撒上一層綠肥;
3、使用起壟機或人工對土地進行起壟,要求壟寬38cm,壟高18cm,起壟后形成的溝寬為20cm;
4、選擇耐鹽能力比較強的小麥品種,并進行早播,一般在九月份底進行播種;
5、在溝的底部進行播種,選擇淺播淺蓋的原則;
6、小麥成活后,每畝施用氮磷化肥16公斤、有機肥9公斤,在小麥拔節期,每畝施用氮磷化肥10公斤、有機肥7公斤,在小麥孕穗期,每畝施用氮磷化肥8公斤、有機肥5公斤,在小麥生長期間做好病蟲防治以及除草工作,并做好排水工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鞠正春,未經鞠正春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1190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高產玉米的種植方法
- 下一篇:一種香蔥種植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