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復雜載荷和環境下的構件壽命預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411108.3 | 申請日: | 2017-06-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287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0-03 |
| 發明(設計)人: | 龐建超;張哲峰;潘龍;張孟梟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G01M13/00 | 分類號: | G01M13/00 |
| 代理公司: | 沈陽科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21002 | 代理人: | 許宗富,周秀梅 |
| 地址: | 110016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復雜 載荷 環境 構件 壽命 預測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構件疲勞性能測試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復雜載荷和環境下的構件壽命預測方法。
背景技術
二十一世紀以來,民用和軍事裝備(例如卡車、坦克、艦艇和飛機等)不斷向大容量、大功率、高效能和輕量化等方向發展,然而這會導致其動力裝備(內燃機、燃氣輪機和航空發動機)的可靠性明顯降低,成為制約高端裝備設計、制造和廣泛使用的瓶頸。動力裝備服役過程中,關鍵構件在啟動、停機和長期使用過程中承受高強度的循環機械與熱載荷,使得材料力學性能隨時間變化而發生明顯的劣化,進而使構件產生疲勞失效,造成服役壽命嚴重不足。例如,內燃機在啟動、停機、加載等運行工況發生急劇變化過程中,缸蓋火力面一側受到高壓高溫燃氣高頻率反復沖刷,冷卻水腔區域則溫度較低,導致缸蓋內部溫度梯度和熱應力很大;加上氣門的沖擊導致缸蓋要承受很高的熱機械循環載荷作用,從而導致缸蓋“鼻梁區”開裂而致使缸蓋失效,所以研究缸蓋構件壽命預測方法意義重大。目前對于缸蓋的疲勞性能測試,一方面通過測試材料的拉伸、低周疲勞、熱機疲勞、蠕變和氧化等大量試驗,利用相關模型預測構件疲勞壽命;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臺架實驗按照標準規范分別考核缸蓋低周和高周熱沖擊性能,然后通過損傷程度判定安全性。
雖然進行復雜服役工況構件的壽命預測時,可以通過測試材料高溫疲勞性能或通過臺架熱沖擊實驗測試構件的疲勞性能,但這些方法均存在實驗量大、試驗成本高和試驗周期長的問題。因此,探究一種適用復雜服役工況下的簡便、快捷的構件疲勞壽命測試方法是目前亟需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復雜載荷和環境下的構件壽命預測方法,該方法通過合理設計即可在配有加熱設備的常規疲勞試驗機實現,成本較低、操作方便,適用于內燃機、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等復雜服役工況下構件疲勞壽命測試與表征。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復雜載荷和環境下的構件壽命預測方法,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通過有限元分析獲得不同工況下(啟動、停機、怠速、額定功率等)關鍵構件的應力(應變)和溫度特征(包括應力的變化及分布,以及溫度的變化及分布情況);
(2)測試關鍵構件的實際應力(應變)和溫度特征(一般根據經驗或文獻測試關鍵構件中典型位置的特征即可),并根據所得實際應力(應變)和溫度特征對步驟(1)中的有限元分析結果進行驗證和校對;
(3)將步驟(2)校對后的關鍵構件的應力(應變)和溫度特征進行簡化后,建立關鍵構件的服役載荷譜;
(4)確定關鍵構件上的關鍵部位,然后根據該關鍵部位的應力(應變)和溫度特征(簡化后的測試結果),選擇等溫拉-拉、拉-壓、三點彎曲(四點彎曲),熱疲勞和熱機疲勞中的一種或幾種作為疲勞加載形式;
(5)根據關鍵部位的最大應力、幾何形狀、尺寸和表面狀態,結合疲勞試驗機最大載荷,制備等比例或縮放比例的簡化構件以及與簡化構件相對應的夾具工裝,該簡化構件能夠反映關鍵部位的服役工況;
(6)結合步驟(3)中確定的服役載荷譜,按照步驟(4)中選擇的疲勞加載形式,在疲勞試驗機上測試簡化構件的疲勞性能,進而計算服役構件的疲勞壽命。
上述步驟(1)中,所述關鍵構件的確定過程為:通過失效分析、有限元方法分析和/或文獻調研的結果,確定服役動力設備中承受應力或應變最大的構件,該構件稱之為關鍵構件。
上述步驟(2)中,所述驗證和校對過程中應選擇應變和溫度的邊界值(如最大值和最小值等)進行校對。
上述步驟(4)中,所述關鍵構件上的關鍵部位是指:在關鍵構件中,該關鍵部位的應力(應變)狀態和表面狀態都與服役構件一致,且并該關鍵部位能代表所述關鍵構件的服役工況。
所述步驟(6)具體采用以下兩種方式進行:
第一種方式為:結合關鍵構件具體服役工況,通過有限元計算出服役構件在不同工況的載荷譜(內燃機在啟動、停機、怠速和額定功率等工況),再從相似工況中選擇損傷最嚴重的工況(啟停和額定功率)載荷譜作為加載應力幅,對待測構件進行應變控制的熱機疲勞加載,至少測試三個樣品,獲得構件的疲勞壽命;
第二種方式為:對步驟(3)中簡化后所得服役載荷譜進一步分為單獨的啟停和額定功率兩個過程,兩個過程分別按照載荷譜進行熱機械疲勞和高溫高周疲勞實驗(熱機疲勞的最高溫度),通過線性累積方法計算出構件的疲勞壽命。如果測試或計算壽命過于保守,可以考慮在增加一工況重復上述方法,獲得相應疲勞壽命。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1110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