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治療設備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407634.2 | 申請日: | 2016-03-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74480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19 |
| 發(fā)明(設計)人: | 劉毓玉;唐桂英;張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樂市麗智產(chǎn)品設計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H1/02 | 分類號: | A61H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七夏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632 | 代理人: | 劉毓珍 |
| 地址: | 350200 福建省福州市長***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治療下肢痙攣的電動調節(jié)踏板傾斜角度的治療設備,屬于醫(yī)療用品領域的技術。
背景技術
下肢痙攣是一種常見疾病,但其發(fā)生時間不可控,具有偶發(fā)性。痙攣發(fā)生時,患者疼痛難忍,現(xiàn)有的物理治療手段主要是患者自行或依靠他人將痙攣下肢強行牽拉、按摩緩解癥狀。
特別在透析患者中下肢痙攣的發(fā)生率較多,約為20%。治療中患者極易出現(xiàn)下肢局部肌肉強直性收縮,造成劇烈疼痛、關節(jié)強直,并伴有精神緊張、心率增快、血壓下降等癥狀。常需要緊急處理,嚴重者需終止治療,容易造成患者透析不充分、體重不達標、引發(fā)心衰等并發(fā)癥。造成下肢痙攣的主要危險因素如下:低血壓癥、失衡綜合癥、低鈉血癥、低鈣血癥、低血氧癥、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害。
目前一些重癥病患在治療的過程中,如果發(fā)生下肢痙攣,醫(yī)護人員就得及時對患者實施牽拉、按摩等措施。
因此,需要尋找一種對他人的依賴性更低且有效的治療下肢痙攣的辦法。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對他人的依賴性較低且有效的下肢痙攣治療設備。
本發(fā)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設備,主要由托板1、踏板2、螺桿3、螺絲4以及電動機5組成;使用時,將托板放置在一個平面上,把下肢放在托板上,腳踏在踏板朝向人體的端面上;在托板遠離人體的一端的兩側分別設有上部向人體方向傾斜底部向遠離人體的方向傾斜的后支撐板11,后支撐板的底部自下向托板的方向翻卷后形成一條中空圓柱形后支撐腳12,兩個后支撐板間的空隙為踏板安裝孔13;在踏板朝下的末端內側設有中空的圓柱形固定柱21,在靠近踏板底部的踏板中軸線上設置貫穿踏板的調節(jié)孔22,固定柱的中部從調節(jié)孔裸露出來,在從調節(jié)孔裸露出來的固定柱上設置向下凹陷的固定孔,在固定孔里設置蝸齒23;所述的螺絲4的長度大于固定柱21的長度,螺絲的直徑小于固定柱的直徑,螺絲頭和螺帽的直徑大于固定柱的直徑但小于后支撐腳的內孔直徑;組裝時,所述的踏板的下部自外向內插入踏板安裝孔13,使踏板下部的固定柱21的內孔與后支撐腳12的內孔處于同一軸線上,再將螺絲4從后支撐腳12的一側插入,使螺絲的末端穿過踏板下方的固定柱21,再將螺帽從后支撐腳的另一側放入并旋擰在螺絲的末端,在外力的作用下,踏板能夠圍繞螺絲向前或向后轉動。
電動機5固定在調節(jié)孔后方的托板底壁上,電動機的多邊形輸出軸朝向調節(jié)孔;所述的螺桿上設有與蝸齒23相匹配的外螺紋,在螺桿末端設有向內凹陷的與電動機的輸出軸形成陰陽配合的旋轉孔,在電動機與蝸齒23之間的托板下方還設有向下突出的帶有軸孔的定位接耳14,螺桿3帶旋轉孔的末端穿過調節(jié)孔22后穿過定位接耳的軸孔繼續(xù)向前移動,直至電動機的輸出軸插入螺桿末端的旋轉孔,螺桿上的外螺紋與蝸齒形成嚙合關系,電動機轉動,就會帶動螺桿在調節(jié)孔和定位接耳的軸孔中轉動,螺桿轉動就會帶動與其嚙合的蝸齒轉動,從而改變踏板與后支撐板之間的角度。
所述的螺桿3朝外的末端設有手柄,通過旋轉手柄,也能夠改變踏板與后支撐板間的角度。
在位于定位接耳14與電動機之間的螺桿上設置插銷孔,插銷6插在插銷孔里,使螺桿向手柄的方向移動到插銷抵到接耳時就不能夠再向手柄的方向移動。
所述的螺桿遠離手柄的末端直徑縮小,所述的定位接耳的軸孔孔徑大于螺桿遠離手柄的末端的直徑,定位接耳的軸孔的孔徑小于螺桿除縮小部分外的其它部分的直徑,當螺桿向發(fā)動機的方向移動時,最多能夠移動到定位接耳抵到螺桿縮小部分靠近手柄一端的邊緣。
在踏板2背面的調節(jié)孔兩側設有自上而下的兩條向外突出的加強脊22。
在托板兩側對置設置綁帶孔,綁帶穿過綁帶孔將患者的下肢固定在托板上。
有益效果
1、通過旋轉手柄或啟動電動機工作使螺桿正向或反向旋轉,使踏板上的蝸齒的位置也發(fā)生變化,從而改變踏板與后支撐板之間的角度,當患者下肢發(fā)生痙攣時,可調整至患者能接受的角度,使患者的足底抵緊踏板并保持膝蓋伸直,幫助患者伸展下肢及足底肌肉減輕疼痛,有助于減少對醫(yī)護人員的依賴。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外觀立體示意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爆開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另一角度的外觀立體示意圖;
圖4是圖3的局部放大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局部剖面示意圖;
圖6是圖5的局部放大圖;
圖7是本發(fā)明的踏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8是本發(fā)明的螺桿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樂市麗智產(chǎn)品設計有限公司,未經(jīng)長樂市麗智產(chǎn)品設計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0763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手術臺負荷監(jiān)控系統(tǒng)
- 下一篇:體控電療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