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摻雜石墨烯的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催化劑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406170.3 | 申請日: | 2017-06-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421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5 |
| 發明(設計)人: | 馬清祥;耿夢倩;趙天生;張建利;范素兵;范輝;李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夏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J21/18 | 分類號: | B01J21/18;B01J21/04;B01J23/06;B01J23/72;B01J37/08;C07C29/154;C07C31/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50021 寧夏回族*** | 國省代碼: | 寧夏;6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摻雜 石墨 二氧化碳 加氫 甲醇 催化劑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催化劑技術領域,涉及CO2加氫制甲醇催化劑,進一步涉及摻雜有摻氮石墨烯的金屬催化劑。
背景技術
CO2加氫制甲醇是轉化利用CO2的重要途徑之一,以銅催化劑為主,活性中心為銅。催化劑的比表面積、孔徑大小和銅離子的晶格缺陷、晶粒尺寸都會影響催化劑的催化活性。助劑可改變銅的分散度、電子狀態,改變銅與載體的相互作用,開展助劑的研究,制備高活性、高穩定性的催化劑深受研究人員的重視。
發明專利CN101444731公開了一種涉及碳納米管基納米材料為促進劑的鈀一鋅催化劑,用于CO2加氫制甲醇。其中各組分質量百分數為Pd2%~25%,Zn55%~90%,碳納米管基納米材料促進劑6%~20%,進行共沉淀反應、烘干、焙燒制得催化劑,催化活性偏低。
發明專利CN104437510A公開了一種銅鋅基催化劑的制備方法,通過小尺寸混流裝置和超聲輔助來制備催化劑,控制催化劑制備條件,調變催化劑活性前驅體的相組成,制備的催化劑金屬銅比表面積高、活性高。
發明專利CN106563454A公開了一種以還原氧化石墨烯作為助劑的Cu/ZnO/Al2O3催化劑,通過共沉淀法制得。該專利說明了還原氧化石墨烯的添加,切實提高了吸附CO2的能力,提高了CO2轉化率、甲醇選擇性、產率。但是關于摻氮石墨烯引入Cu/ZnO/Al2O3催化劑的報道為零,且不是顯而易見的容易被本領域人員輕易掌握的技術。鑒于此,本發明在數據翔實的驗證下,公開摻氮石墨烯的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充分說明該催化劑結合了石墨烯的物理性能,在用于CO2加氫制甲醇反應中表現出優異的催化性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的CO2加氫制甲醇催化劑,旨在提高催化劑的催化活性、穩定性。本發明催化劑提高了CO2轉化率、甲醇選擇性和甲醇產率。
本發明利用摻氮石墨烯自身的物理化學性能,一方面起到了助劑助催化作用,催化劑堿性位增多,金屬粒子活性增強,強化了催化劑金屬粒子對CO2的吸附能力;另一方面摻氮石墨烯的添加還起到了載體的作用,利用了比表面積相對較大及孔隙率高的石墨烯,對氣體的吸附加強,對金屬粒子的分散度加大,使得本發明報道的催化劑在催化反應中易形成催化活性中心,易吸附反應物質CO2和H2,為其提供了良好的接觸機會,縮短了擴散路徑,還增加了許多鏈節活性中心,發揮了與外來分子間的范德華引力作用,使分子吸附易發生,各反應物在載體表面的催化中心體上進行反應,反應完成后又將產物解吸出來,加快了催化反應的目的。
實現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摻雜石墨烯的二氧化碳加氫制甲醇催化劑是含有銅、鋅、鋁元素和石墨烯,該石墨烯為摻氮石墨烯,摻氮石墨烯占催化劑總質量的0-15%,銅、鋅、鋁元素分別源自硝酸銅、硝酸鋅、硝酸鋁。
本發明催化劑的制備步驟為:
(1)配置銅鋅鋁混合溶液A:按Cu/ZnO/Al2O3=4/3/1-3的質量比制備硝酸銅、硝酸鋅、硝酸鋁的混合溶液;
(2)配置沉淀劑B:制備濃度為1mol/L的碳酸鈉溶液;
(3)配置摻氮石墨烯溶液C:
(4)并流共沉淀:將上述A、B兩溶液在攪拌,件下并流共沉淀到摻氮石墨烯溶液C中,得沉淀物;共沉淀反應的反應溫度為70℃、pH值保持在7,攪拌≥500r/min,攪拌時間2-5h;
(5)干燥:將沉淀物隔夜老化,離心洗滌后真空下60℃下烘干;
(6)焙燒:于氮氣氣氛保護下,管式爐中焙燒,焙燒溫度350℃,焙燒時間4-10h。
其中,步驟(3)中摻氮石墨烯溶液C的配置,優選摻氮石墨烯質量分數為4%、7%、10%、13%,溶解分散摻氮石墨烯的溶劑是去離子水、乙醇、二甲基甲酰胺DMF、N-甲基吡咯烷酮NMP、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銨PDDA、殼聚糖、四氫呋喃THF中的至少一種,添加表面活性劑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以超聲促溶解。優選分散到去離子去離子水和乙醇的混合液中或者殼聚糖溶劑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夏大學,未經寧夏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06170.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