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內孔的加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404938.3 | 申請日: | 2017-06-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780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24 |
| 發明(設計)人: | 武江勇;韓曉君;金彩;朱國斌;易兆紅;張志清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B35/00 | 分類號: | B23B3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11138 | 代理人: | 徐立 |
| 地址: | 430084 ***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加工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機械加工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內孔的加工方法。
背景技術
在機械加工領域,工件上的內孔通常會采用鏜床對其進行加工。如果工件上有兩個在水平方向上平行間隔布置的待加工內孔,由于普通的鏜床上只有一個刀具能夠進行加工,所以需要在加工完第一個內孔后,移動刀具,然后再對第二個內孔進行加工。
然而,受限于鏜床的品質,刀具在水平移動的過程中會出現豎直方向的偏移,如此一來將導致加工后的第二個內孔的中心高出現變化,無法滿足第二內孔的中心高的尺寸公差要求。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內孔的中心高的尺寸公差要求不易滿足的問題,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內孔的加工方法。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內孔的加工方法,所述加工方法包括:
在機床的加工基準面上固定第一待加工工件和第二待加工工件,且所述第一待加工工件和所述第二待加工工件相互平行間隔布置;
通過所述機床的刀具加工所述第一待加工工件的第一內孔;
測量所述第一內孔的中心高,所述第一內孔的中心高為所述第一內孔的中心到所述機床的加工基準面之間的距離;
沿朝所述第二待加工工件的方向移動所述刀具,并通過所述刀具加工所述第二待加工工件的第二內孔;
測量所述第二內孔的中心高,所述第二內孔的中心高為所述第二內孔的中心到所述機床的加工基準面之間的距離;
計算所述第一內孔的中心高和所述第二內孔的中心高之間的差值,所述差值為第一差值;
沿垂直于所述機床的加工基準面的方向調整所述刀具,所述刀具的調整距離為第一差值,并通過所述刀具再次加工所述第二內孔。
進一步地,所述在機床上固定第一待加工工件和第二待加工工件之后,所述方法還包括:
檢測所述第一待加工工件和所述第二待加工工件與所述機床的加工基準面之間的間隙是否大于間隙要求值,如果所述第一待加工工件和所述第二待加工工件與所述機床的加工基準面之間的間隙大于所述間隙要求值,則重新布置所述第一待加工工件和所述第二待加工工件。
進一步地,所述測量所述第一內孔的中心高,包括:
測量所述第一內孔的半徑和所述第一內孔的內壁到所述機床的加工基準面之間的最小距離;
計算所述第一內孔的內壁到所述機床的加工基準面之間的最小距離與所述第一內孔的半徑之和,以得到所述第一內孔的中心高。
進一步地,所述測量所述第一內孔的半徑,包括:
通過內徑千分尺測量所述第一內孔的半徑。
進一步地,所述測量所述第一內孔的內壁到所述機床的加工基準面之間的最小距離,包括:
通過高度尺測量所述第一內孔的內壁到所述機床的加工基準面之間的最小距離。
進一步地,在加工所述第二內孔之后,包括:
檢測所述第一內孔的中心高和加工后的所述第二內孔的中心高之間的差值是否滿足中心高要求范圍值;
如果所述第一內孔的中心高和加工后的所述第二內孔的中心高之間的差值不滿足所述中心高要求范圍值,則繼續沿垂直于所述機床的加工基準面方向調整所述刀具,并對所述第二內孔進行再次加工。
進一步地,所述中心高要求范圍值為-0.02~0.02。
進一步地,在加工所述第二內孔之后,包括:
檢測所述第一內孔和所述第二內孔之間的中心距與所述第一內孔和加工后的所述第二內孔之間的中心距之間的差值是否滿足中心距要求范圍值;
如果所述第一內孔和所述第二內孔之間的中心距與所述第一內孔和加工后的所述第二內孔之間的中心距之間的差值不滿足所述中心距要求范圍值,則沿平行于所述機床的加工基準面方向調整所述刀具,并對所述第二內孔進行再次加工。
進一步地,所述檢測所述第一內孔和所述第二內孔之間的中心距與所述第一內孔和加工后的所述第二內孔之間的中心距之間的差值是否滿足中心距要求范圍值,包括:
獲取所述第一內孔和所述第二內孔之間的中心距,所述第一內孔和所述第二內孔之間的中心距為所述刀具在加工所述第二內孔之前由所述第一待加工工件移動至所述第二待加工工件的距離;
計算所述第一內孔和加工后的所述第二內孔之間的中心距,所述第一內孔和加工后的所述第二內孔之間的中心距通過如下公式計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04938.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