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種植體雙重酸蝕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402451.1 | 申請日: | 2017-06-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453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14 |
| 發明(設計)人: | 鄢新章;劉謀山;鄭開彬;楊省偉;林麗君;陳凱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貝施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3F1/16 | 分類號: | C23F1/16;A61C1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種植 雙重 工藝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種植體清洗的技術領域,特別是種植體雙重酸蝕工藝。
背景技術
口腔種植體又稱為牙種植體,還稱為人工牙根。種植體是通過外科手術的方式將其植入人體缺牙部位的上或下頜骨內,待其手術傷口愈合后,種植體外部的螺牙與上或下頜骨結合為一體。種植體加工后需要先對種植體進行噴砂處理,噴砂后在螺牙之間形成凹坑,凹坑能夠增加整個種植體的粗糙度,以使其能夠與骨頭結合的更加牢固,如圖1所示;噴砂結束后對種植體進行清洗處理,以清除其表面上的油污和雜質。現有的清洗工藝是:將種植體浸泡于弱堿溶液,若堿溶液水解油污,堿洗后用清水清洗弱堿和反應物。然而,經過檢測發現種植體表面上還存在油污,存在清洗不徹底的缺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工序簡單、顯著增加生物相容性、連接牢固、清洗徹底的種植體雙重酸蝕工藝。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種植體雙重酸蝕工藝,它包括以下步驟:
S1、種植體的第一次酸蝕處理,將經噴砂處理后的種植體浸泡于盛裝有由兩種弱酸所組成混合溶液的容器中,通過兩種弱酸的混合溶液清除種植體表面上的雜質,經過2~3min后,即可徹底將噴砂后的雜質清除,從而實現了種植體的第一次酸蝕處理;
S2、種植體的第二次酸蝕處理,將步驟S1中的種植體取出并浸泡于盛裝有由兩種強酸所組成混合溶液的容器中,通過兩種強酸的混合溶液能夠在每個大的凹坑中各形成多個小的微孔,從而實現了種植體的第二次酸蝕處理。。
本發明具有以下優點:(1)本發明形成的微孔,在凹坑的基礎上,更加顯著增加了整個種植體的粗糙度,增加生物相容性,加快骨頭與種植體結合為一體。(2)本發明采用雙重酸蝕處理,使種植體表面上的油污和雜質被清除的更加徹底,提高了產品質量。
附圖說明
圖1 為噴砂處理后種植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2 為第二次酸蝕處理后種植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2的I部局部放大視圖;
圖中,1-螺牙,2-凹坑,3-微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描述,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圖1~3所示,種植體雙重酸蝕工藝,它包括以下步驟:
S1、種植體的第一次酸蝕處理,將經噴砂處理后的種植體浸泡于盛裝有由兩種弱酸所組成混合溶液的容器中,通過兩種弱酸的混合溶液清除種植體表面上的雜質,經過2~3min后,即可徹底將噴砂后的雜質清除,從而實現了種植體的第一次酸蝕處理;
S2、種植體的第二次酸蝕處理,將步驟S1中的種植體取出并浸泡于盛裝有由兩種強酸所組成混合溶液的容器中,通過兩種強酸的混合溶液能夠在每個大的凹坑2中各形成多個小的微孔3,從而實現了種植體的第二次酸蝕處理。形成的微孔3建立在凹坑的基礎上,極大的增加了整個種植體的粗糙度,使種植體與上或下頜骨之間結合的更加牢固。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理解本發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應看作是對其他實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種其他組合、修改和環境,并能夠在本文所述構想范圍內,通過上述教導或相關領域的技術或知識進行改動。而本領域人員所進行的改動和變化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范圍,則都應在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貝施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成都貝施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0245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園林育苗輔助裝置
- 下一篇:一種制備高純硅的硅電解槽及其硅的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