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隧道富水圍巖的壓面狀淌流集中引排水機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400305.5 | 申請日: | 2017-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00671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29 |
| 發明(設計)人: | 王新棟;詹浩偉;高志剛;尚妮娜;候宏基;李德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鐵七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F16/02 | 分類號: | E21F16/02 |
| 代理公司: | 重慶為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50216 | 代理人: | 龍玉洪 |
| 地址: | 710032 陜西省西安市浐灞***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隧道 圍巖 壓面狀淌流 集中 排水 機構 | ||
1.一種隧道富水圍巖的壓面狀淌流集中引排水機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圍巖(1),該隧道圍巖(1)內壁的壓面狀淌流處(a)沿隧道(8)的高度方向貼設有至少一根引水管(2),所述引水管(2)上開設有引水孔,所述壓面狀淌流處(a)所在的隧道圍巖(1)上覆蓋有防水卷材(3),所述引水管(2)位于所述防水卷材(3)和所述隧道圍巖(1)之間,所述引水管(2)的下端連接有淌水匯集機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隧道富水圍巖的壓面狀淌流集中引排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淌水匯集機構包括縱向排水盲溝(5)、環向排水盲溝(6)和中央排水溝(7),所述縱向排水盲溝(5)沿隧道(8)的長度方向設置,所述環向排水盲溝(6)沿隧道(8)的寬度方向設置,所述中央排水溝(7)位于隧道(8)的底部,所述引水管(2)的下端引入所述縱向排水盲溝(5)內,所述環向排水盲溝(6)的一端與所述縱向排水盲溝(5)連通,另一端與所述中央排水溝(7)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隧道富水圍巖的壓面狀淌流集中引排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卷材(3)和引水管(2)分別通過鉚釘(4)被釘緊在所述隧道圍巖(1)上。
4.根據權利要求3述的一種隧道富水圍巖的壓面狀淌流集中引排水機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水管(2)為透水盲管,所述透水盲管的纖維間空隙形成所述引水孔。
5.根據權利要求4述的一種隧道富水圍巖的壓面狀淌流集中引排水機構,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壓面狀淌流處(a)至少鋪設有兩根所述透水盲管,相鄰所述透水盲管間間隔1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鐵七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經中鐵七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400305.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步行者軌跡推算裝置
- 下一篇:隧道病害整治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