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治嗜子宮線蟲病的魚苗養殖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97884.2 | 申請日: | 2017-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473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18 |
| 發明(設計)人: | 余瓊 | 申請(專利權)人: | 柳州市應和養殖場 |
| 主分類號: | A01K61/13 | 分類號: | A01K61/13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楊立,付倩 |
| 地址: | 545000 廣西壯族***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治 子宮 線蟲病 魚苗 養殖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魚苗養殖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防治嗜子宮線蟲病的魚苗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嗜子宮線蟲在我國發現的種類較多,常見的如寄生于烏魚鰭上的藤本嗜子宮線蟲,寄生于鯉魚鱗片下的鯉嗜子宮線蟲和鯽魚鰭上的鯽嗜子宮線蟲。其中以鯉嗜子宮線蟲的危害最大。
鯉嗜子宮線蟲雌蟲寄生于鯉魚鱗片下,血紅色,長10-13.5毫米,呈兩端稍細的粗棉線狀。體表有許多透明的乳突。雄蟲寄生于鯉魚的鰾內,鰾壁和腹腔內,蟲體細如發絲,體表光滑,透明無色,長3.3-4.1毫米。該種線蟲為胎生,鯉魚為終末宿主,薩氏中鏢水鳋等大型劍水鳋為中間宿主。成熟雌蟲鉆破宿主皮膚,一部分蟲體侵入水中,由于滲透壓的作用,體壁和子宮破裂,幼蟲散落水中被劍水鳋吞食,在劍水鳋體腔中發育,劍水鳋被鯉魚吞食后,幼蟲鉆到鯉魚體腔中發育,雄蟲寄生在鰾內,鰾壁和腹腔內,雌蟲則移行到鱗片下發育成熟。
發明內容
綜上所述,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防治嗜子宮線蟲病的魚苗養殖方法。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防治嗜子宮線蟲病的魚苗養殖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驟:
(1)用生石灰徹底清潔魚塘;
(2)90%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使蟲體死亡脫落;
(3)用2%食鹽水溶液洗浴魚苗;
(4)將魚苗放養到魚塘即可。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符合種魚養殖過程中疾病以防治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并且對種嗜子宮線蟲病的防治效果顯著,極大提高種魚的成活率。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發明還可以做如下改進。
進一步,,步驟(1)中用生石灰徹底清潔魚塘的方法為:用250毫克至300毫克/升濃度生石灰水漿潑灑全池,殺死幼蟲。
進一步,步驟(2)中使池水敵百蟲的濃度呈0.6毫克/升。
進一步,步驟(3)中洗浴魚苗10-20分鐘。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例對本發明的原理和特征進行描述,所舉實例只用于解釋本發明,并非用于限定本發明的范圍。
一種防治嗜子宮線蟲病的魚苗養殖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驟:
(1)用生石灰徹底清潔魚塘,用250毫克至300毫克/升濃度生石灰水漿潑灑全池,殺死幼蟲;
(2)90%晶體敵百蟲全池潑灑,使池水呈0.6毫克/升濃度,使蟲體死亡脫落;
(3)用2%食鹽水溶液洗浴魚苗10-20分鐘;
(4)將魚苗放養到魚塘即可。
上述養殖方法,符合種魚養殖過程中疾病以防治為主,治療為輔的原則,并且對種嗜子宮線蟲病的防治效果顯著,極大提高種魚的成活率。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范圍之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柳州市應和養殖場,未經柳州市應和養殖場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9788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視覺伺服斑馬魚心臟注射方法
- 下一篇:種魚蚤病的防治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