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包括兩個排氣渦輪增壓器的內燃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97663.5 | 申請日: | 2017-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4828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29 |
| 發明(設計)人: | 托馬斯·施特里德爾邁爾 | 申請(專利權)人: | 博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2B39/00 | 分類號: | F02B39/00;F04D29/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信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翟國明 |
| 地址: | 德國斯***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包括 兩個 排氣 渦輪 增壓 內燃機 | ||
1.一種內燃機(1),包括:
-新鮮空氣側(3)和排氣側(4),
-連通所述新鮮空氣側(3)的新鮮空氣導管(5)以及連通所述排氣側(4)的排氣導管(6),
-第一排氣渦輪增壓器(10a),其具有第一渦輪(11a)和第一壓縮機輪(12a),所述第一壓縮機輪(12a)以抗轉矩方式經由第一軸(13a)連接,
其中,所述第一渦輪(11a)布置在所述排氣導管(6)中,所述第一壓縮機輪(12a)布置在所述新鮮空氣導管(5)中,
-第二排氣渦輪增壓器(10b),其具有第二渦輪(11b)和第二壓縮機輪(12b),所述第二壓縮機輪(12b)以抗轉矩方式經由第二軸(13b)連接,
-其中,所述第二渦輪(11b)布置在所述排氣側(4)和所述第一渦輪(11a)之間的所述排氣導管(6)中,所述第二壓縮機輪(12b)布置在所述新鮮空氣側(3)和所述第一壓縮機輪(12a)之間的所述新鮮空氣導管(5)中,
-其中,所述第二壓縮機輪(12b)布置在殼體內部(15),所述殼體內部(15)局部由所述第二排氣渦輪增壓器(10b)的壓縮機殼體(16)限定,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軸(13b)可旋轉地支撐在所述第二排氣渦輪增壓器(10b)的軸承殼體(14)上,
-其中,用于被引導通過所述新鮮空氣導管(5)的新鮮空氣的流動導管(18)由所述第二排氣渦輪增壓器(10b)的所述軸承殼體(14)、所述壓縮機殼體(16)和所述第二壓縮機輪(12b)限定,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排氣渦輪增壓器(10b)的所述壓縮機殼體(16)和所述軸承殼體(14)之間提供熱絕緣(17),用于降低從所述軸承殼體(14)至所述壓縮機殼體(16)的熱傳遞,
形成所述熱絕緣(17)的中空空間(21)存在于中介部件(20)中,所述中介部件(20)布置于所述軸承殼體(14)的面向所述流動導管(18)的一側(19),所述中介部件(20)具有孔口(24),用于用流體填充所述中空空間(21),當安裝在第二排氣渦輪增壓器(10b)中時,所述孔口(24)被所述壓縮機殼體(16)關閉,或者
凹部(27)形成在軸承殼體蓋(23)中以形成所述熱絕緣(17),所述軸承殼體蓋(23)布置于所述軸承殼體(14)的面向所述流動導管(18)的一側(19),在所述軸承殼體蓋(23)布置在所述軸承殼體(14)上的狀態中,所述凹部(27)被所述軸承殼體(14)關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燃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熱絕緣(17)形成為使得熱絕緣的水平能夠變化。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燃機,其特征在于,
在第一排氣渦輪增壓器(10a)中在其壓縮機殼體和其軸承殼體之間不提供熱絕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燃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介部件(20)以環形方式形成。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燃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介部件(20)由金屬或者塑料制成。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燃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介部件(20)撐在所述軸承殼體(14)和所述壓縮機殼體(16)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燃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介部件(20)是鋁鑄件。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燃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軸承殼體蓋(23)撐在所述壓縮機殼體(16)和所述軸承殼體(14)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燃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軸承殼體蓋(23)形成為依靠精沖以及沖壓生產的深拉模制板材金屬件(28)或者模制板材金屬件(28)。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內燃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軸承殼體蓋(23)形成為鑄件,由塑料制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博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未經博馬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97663.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