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水合物法處理養殖排泄物的方法及其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97029.1 | 申請日: | 2017-05-3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25852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07 |
| 發明(設計)人: | 周詩崠;李青嶺;何騁遠;陳小康;饒永超;王樹立 | 申請(專利權)人: | 常州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0L3/10 | 分類號: | C10L3/1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3164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水合物 處理 養殖 排泄物 方法 及其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利用的是水合物生成分離特性,具體是指利用水合物法對沼氣提純,同時實現養殖排泄物的再利用。
背景技術
養殖產生的排泄物成為環境的一個重要污染源,怎樣處理這些養殖排泄物成了社會日益關注的問題。沼氣池的修建可以降低養殖排泄物的污染,同時還可以使其創造價值,利用沼氣池產生的沼氣可以發電,但是沼氣中大量的二氧化碳降低了沼氣的燃燒效率。該裝置則利用水合物法對沼氣提純,提純后高甲烷含量的沼氣用于發電,滿足基本生活和養殖用電,分離出的二氧化碳則用于提高有機作物的生長中。
利用水合物法對沼氣提純技術基于不同氣體形成水合物的條件不同,通過控制水合反應的溫壓條件將二氧化碳與甲烷氣體分離。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大量養殖排泄物排放對環境造成的不利影響,利用水合物的生成分離與沼氣池相結合的方法處理養殖排泄物。同時實現利用水合物分解的凈水、CO2和沼氣池內沼渣種植有機作物;利用分離出的沼氣發電,滿足日常的生產生活需求。
技術方案
本發明包括養殖區;沼氣池;單向氣閥;過濾器;壓縮機;壓力控制閥;水合物生成分解兩用裝置;截止閥;漿液泵;單向液閥;緩沖罐;防爆裝置;沼氣發電機;三相分離器;養殖排泄物沉淀池;冷處理裝置;離心水泵;保溫裝置;空腔夾套;有機作物區。
養殖區分別和沼氣池、養殖排泄物沉淀池連通,沼氣池與水合物生成分解兩用裝置之間依次連接有第一單向氣閥、過濾器、壓縮機、第一壓力控制閥,養殖排泄物沉淀池經過冷處理裝置、第一離心水泵、第二單向液閥與水合物生成分解兩用裝置連接,水合物生成分解兩用裝置經過第一截止閥、第一漿液泵與三相分離器連接,水合物生成分解兩用裝置經過第二單向氣閥與緩沖罐連接。三相分離器經過第三單向氣閥與緩沖罐連接,三相分離器經過第二截止閥、第二漿液泵與水合物生成分解兩用裝置連接,三相分離器經過第三單向液閥、第四離心水泵與有機作物區連接。水合物生成分解兩用裝置經過第一單向液閥、第四離心水泵與有機作物區連接,水合物生成分解兩用裝置經過第二壓力控制閥與有機作物區連接。緩沖罐經過第四單向氣閥、防爆裝置與沼氣發電機相連。保溫裝置經過第三離心水泵、第五單向液閥分別與空腔夾套連通,保溫裝置經過第二離心水泵、第四單向液閥分別與沼氣發電機相連。沼氣池通過暗渠與有機作物區連通。
利用水合物法處理養殖排泄物的技術基于:對沼氣提純技術是根據不同氣體形成水合物的條件不同,通過控制水合反應的溫壓條件將二氧化碳及甲烷氣體分離;同時利用水合物的分離獲得較為純凈的水供給有機作物生長用水。
有益效果
本發明的顯著優點在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水合物法分離過后的沼氣,在用于發電機時提高了沼氣發電機的效率,同時沼氣發電機可以滿足日常的養殖需要。
(3)沼氣中的二氧化碳也被分離出來促進有機作物的光合作用,減少了溫室氣體的排放,水合物分解后的水供給有機作物。
(4)沼氣池內的沼渣定期清除,通過暗渠排放到有機作物區,充當有機肥料去提高產量,減少了工業肥料的應用,保護了環境。
(5)該技術利用水合物法將現代農業和養殖業聯系起來,積極響應了國家號召的家庭農場政策,為家庭農場模式開辟了新的途徑。
所述的水合物反應用液直接來源于沉淀的污水。
所述的水合物生成分解兩用裝置,既可以用于水合物的生成,也可以用于水合物的分解。
所述加熱空腔夾套內水的熱量來自于水合物生成放熱產生。
所述保溫裝置可以控制水合物分解快慢,當用于沼氣發電機降溫后的水注入保溫裝置時,水合物分解速率加快。
水合物的生成和分解在同一裝置內進行,生成放熱能量用于分解,分解吸熱用于生成,充分利用了能量。
附圖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常州大學,未經常州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9702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