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綠色建筑幕墻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94461.5 | 申請日: | 2017-05-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0030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2 |
| 發明(設計)人: | 韓少鵬 | 申請(專利權)人: | 海南泰捷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B2/96 | 分類號: | E04B2/96;E04D13/18;H02S20/30;F24S30/425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70000 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區海*** | 國省代碼: | 海南;4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綠色 建筑 幕墻 結構 | ||
一種綠色建筑幕墻結構,包括:外層玻璃、里層玻璃、光伏太陽能面板以及鋁合金框架;所述光伏太陽能面板設置于外層玻璃與里層玻璃之間;所述外層玻璃、里層玻璃以及光伏太陽能面板構成太陽能玻璃組件;所述鋁合金框架設置有太陽能玻璃組件的安裝面;相鄰光伏太陽能面板之間設置光散射板,用于將光伏太陽能面板之間的光線進行散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裝飾產品,尤其是涉及一種建筑幕墻結構。
背景技術
綠色建筑是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
幕墻是一種懸掛在建筑物結構框架前面的外墻圍護構件,它的自重和所受風荷載通過錨接點傳至建筑物結構框架上。幕墻構件之間的接縫和連接用現代建筑技術手法處理,使幕墻形成連續墻面玻璃幕墻以其美觀、通透、富有時代感,受越來越多的現代建筑設計師和業主的親賴。然而,傳統玻璃幕墻表面換熱性強,其保溫、隔熱性能均遠不及傳統墻體。傳統大面積的玻璃幕墻的使用,能夠提供良好的自然采光的同時,也帶來了采暖和制冷能耗高的隱患,從而有悖綠色節能建筑的根本出發點。
光伏幕墻是一種集發電、隔音、隔熱、安全、裝飾功能于一體的新型建筑幕墻,它集合了太陽能光伏技術與幕墻技術,是一種新型的功能性建筑幕墻。這種新型的功能性建筑幕墻,集合了太陽能光伏技術與幕墻技術,可以充分發揮環保節能的巨大功效。光伏玻璃幕墻技術可廣泛用于建筑物的遮陽系統、建筑物幕墻、光伏屋頂、光伏門窗等光伏發電。
現有的雙層玻璃光伏幕墻,將光伏電池片串聯或者并聯設置于雙層中空玻璃內,通過導線將電流引出,通過集電器匯總,從而形成太陽能發電系統,用于將照射到幕墻的太陽能進行發電。由于在中空玻璃中間設置了光伏電池片,其會影響幕墻的采光,通常采用激光增透或者在電池片之間設置導光玻璃的方式增加透光率;但是由于存在光伏電池片的阻擋,照射通過光伏幕墻的光線會形成明暗間隔的條紋,影響視覺效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改進的綠色建筑光伏幕墻結構,能夠在使用光伏電池片的情況下,也能夠提供均勻的采光。
作為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建筑幕墻結構,包括:外層玻璃、里層玻璃、光伏太陽能面板以及鋁合金框架;所述光伏太陽能面板設置于外層玻璃與里層玻璃之間;所述外層玻璃、里層玻璃以及光伏太陽能面板構成太陽能玻璃組件;所述鋁合金框架設置有太陽能玻璃組件的安裝面;相鄰光伏太陽能面板之間設置光散射板,用于將光伏太陽能面板之間的光線進行散射。
優選的,所述光伏太陽能面板為非晶硅太陽能面板。
優選的,外層玻璃以及里層玻璃為超白玻璃。
優選的,所述光伏太陽能面板鉸接于所述外層玻璃,通過電機控制光伏太陽能面板以及所述外層玻璃之間的鉸鏈,能夠調節所述光伏太陽能面板與外層玻璃之間的角度。
優選的,包括設置于外層玻璃外的光線強度傳感器,當其檢測到光線強度小于閾值時,調節所述光伏太陽能面板與外層玻璃之間的角度為90度;當其檢測到光線強度高于閾值時,調節所述光伏太陽能面板與外層玻璃之間的角度為40到50度。
優選的,所述光散射板具有角度調節裝置,當其檢測到光線強度小于閾值時,調節所述光散射板與外層玻璃之間的角度為90度;當其檢測到光線強度高于閾值時,調節所述光散射板與所述光伏太陽能面板發電工作時相同的夾角。
優選的,所述光散射板包括透明基底以及位于透明基底上的光散射層。
優選的,所述透明基底為樹脂或者玻璃層,所述光散射層為設置于透明基底上的多孔二氧化鈦散射膜。
優選的,所述外層玻璃位于光散射板與所述光伏太陽能面板的正面之間的部分設置進風口,所述光散射板下方設置垂直于外層玻璃的透明阻擋層,使進風口后的通道形成截面積逐漸縮小的進風通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海南泰捷建設工程有限公司,未經海南泰捷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94461.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