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相干光通信的串波告警系統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92959.8 | 申請日: | 2017-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3260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27 |
| 發明(設計)人: | 沈秀娟;陳登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B10/079 | 分類號: | H04B10/079 |
| 代理公司: | 武漢智權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5 | 代理人: | 張凱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相干 光通信 告警 系統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相干光通信的串波告警系統,涉及光通信設備技術領域,包括狀態判斷模塊,相干接收機,ADC采樣判斷模塊和串波告警判斷模塊。本發明通過判斷光纖是否正常接入相干光模塊且接收光功率的大小是否在相干接收機的靈敏度范圍內,以及判斷ADC采樣判斷模塊接收的電信號的有效幅值是否不在正常的有效幅值范圍,最終確認是否存在波長不匹配的情況,如有則發出波長不匹配告警。采用本發明可有效區分線路側光電轉發板卡上的波長不匹配情況,并及時發出波長不匹配告警,避免維護人員錯誤的將波長不匹配的情況也當作光信號丟失的情況處理。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基于相干光通信的串波告警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通信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基于相干光通信的串波告警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互聯網業務的快速發展,互聯網運營商在省際、省內骨干傳輸網和城域傳輸網等層面都面臨著不斷增加的帶寬需求,基于相干技術的N×100Gbit/s WDM光傳輸系統已經在運營商網絡廣泛部署,其中線路側光電轉換的100G光模塊采用偏振復用、正交相移鍵控調制格式、相干接收和數字信號處理等一系列核心技術,簡稱相干光模塊。
相干光模塊不僅需要有較強的傳輸容量和性能,還需要根據接收到的光信號信息進行實時檢測和判斷。當傳輸網中同一節點的兩個不同波長信號接入相干光模塊后,相干光模塊需要上報相關告警給光電轉發板卡并通過網管上報,便于維護人員及時發現和檢查組網配置中的問題。
參見圖1所示,目前的帶有相干光模塊的光通信傳輸設備,當位于同一網元不同節點的線路側光電轉發板卡在相同的波長進行收纖互換時,配置為異波長時并不支持識別及上報波長不匹配告警,只會通過網管會上報光信號丟失告警,誤導維護人員錯誤的將波長不匹配的情況也當作光信號丟失的情況處理,不利于維護人員正確、及時的診斷問題和發現故障。
圖1中節點1和節點2的線路側光電轉發板卡上裝配有高速相干光模塊,用于實現光→電轉換及電→光轉換,收、發波長支持C波段ITU-T標準50GHz柵格96波可調,實現長距離傳輸。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相干光通信的串波告警系統及方法,可有效區分線路側光電轉發板卡上的波長不匹配情況,并及時發出波長不匹配告警。
為達到以上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基于相干光通信的串波告警系統,其用于實現相干光模塊的波長不匹配告警,所述相干光模塊設于OTU線路側的光電轉發板卡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包括:
狀態判斷模塊,其用于判斷光纖是否正常接入相干光模塊且接收光功率的大小是否在相干接收機的靈敏度范圍內,得到判斷結果A;
相干接收機,所述相干接收機用于將接收到的光信號解偏振為電信號;
ADC采樣判斷模塊,其用于接收解偏振之后的電信號并采集其有效幅值,判斷有效幅值是否不在正常的有效幅值范圍,得到判斷結果B;
串波告警判斷模塊,其用于聯合判斷判斷結果A和判斷結果B是否均為是,若是,上報波長不匹配告警。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串波告警判斷模塊連續確認三次判斷結果A和判斷結果B是否均為是,若是,上報波長不匹配告警。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狀態判斷模塊判斷光纖是否存在斷纖或光路衰耗大,若是,則光纖為非正常接入相干光模塊,并發出無光信號輸入告警;若否,光纖為正常接入相干光模塊,不發出無光信號輸入告警。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相干接收機的靈敏度范圍為光功率大于等于-20dbm。
在上述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所述ADC采樣判斷模塊通過有效幅值讀取Read_amp函數讀取采集解偏振之后的電信號的有效幅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92959.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