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轎車裝卸雙層特貨車廂升降平臺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89851.3 | 申請日: | 2017-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2828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04 |
| 發明(設計)人: | 郭寶魁;賀明珠;張超;崔揚帆;蔣麒麟 | 申請(專利權)人: | 襄陽國鐵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P1/44 | 分類號: | B60P1/44;B66F19/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41100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升降平臺 升降過程 安全擋塊 升降機構 貨車廂 裝卸 鋼絲繩 安全穩定 電控系統 基礎平臺 門形框架 轉軸轉動 轎車 滑動 擋雨棚 電控箱 無偏移 智能化 車鉤 互鎖 節時 偏擺 引板 省力 自動化 安全 | ||
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轎車裝卸雙層特貨車廂升降平臺,包括升降平臺、門形框架升降機構、渡橋機構、安全擋塊機構、電控箱、擋雨棚、車鉤、引板和基礎平臺,升降機構的鋼絲繩的位置不會左右偏擺,升降過程安全穩定。升降平臺尾在升降過程中只能繞轉軸轉動,升降過程無滑動,無偏移,摩擦力小。具有智能化的電控系統和互鎖功能,安全、可靠,自動化程度高。安全擋塊機構簡單實用,人站在地面可完成全部動作,操作方便,節時省力,安全可靠。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車廂升降平臺,特別涉及一種轎車裝卸雙層特貨車廂升降平臺,屬于升降平臺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近幾年轎車迅速走進普通百姓家中,轎車產業飛速發展,轎車的流通量越來越多,很多轎車通過火車雙層特貨車廂進行運輸,這樣以來,如何安全、高效地向雙層特貨車廂上裝卸轎車就顯得格外重要。
但現有技術的裝卸工具多釆用電動葫蘆或手動葫蘆拉動升降平臺來完成,由于電動葫蘆或手動葫蘆在拉動過程中,鋼絲繩的位置不斷改變,懸掛的電動葫蘆或手動葫蘆本身也在擺動,加之平臺尾部沒有定位裝置,平臺尾部在地面上摩擦滑行,升降過程中平臺前后左右竄動,存在諸多弊端和安全隱患,工作效率低下。
綜合來看,現有技術的裝卸工具主要存在著以下缺陷:一是繩輪機構設計不合理,鋼絲繩的位置會左右偏擺,嚴重影響設備的正常使用,甚至會引發一系列亊故。二是平臺在升降過程中容易滑動和偏移。三是電控系統智能化的程度低,不夠安全可靠。四是沒有安全擋塊機構,不能人站在地面完成全部動作,操作繁瑣費事。因此,轎車產業的飛速發展急需研發一種高效、安全、可靠、自動化程度高的轎車裝卸設備。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存在的缺陷,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轎車裝卸雙層特貨車廂升降平臺,包括升降平臺、門形框架升降機構、渡橋機構、安全擋塊機構、電控箱、擋雨棚、車鉤、引板和基礎平臺,升降機構的鋼絲繩的位置不會左右偏擺,升降過程安全穩定。升降平臺尾在升降過程中只能繞轉軸轉動,升降過程無滑動,無偏移,摩擦力小。具有智能化的電控系統和互鎖功能,安全、可靠,自動化程度高。安全擋塊機構簡單實用,人站在地面可完成全部動作,操作方便,節時省力,安全可靠。
為達到以上技術效果,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轎車裝卸雙層特貨車廂升降平臺,包括升降平臺、門形框架升降機構、渡橋機構、安全擋塊機構、電控箱、擋雨棚、車鉤、引板和基礎平臺,升降平臺設置在門形框架的內側,升降平臺安裝在門形框架的橫梁之下,渡橋機構的尾部通過鉸鏈和升降平臺的端部連接,渡橋機構的端部和雙層特貨車廂底板搭接,安全擋塊機構和電控箱設置在門形框架上,擋雨棚設置于門形框架的頂部,車鉤固定在基礎平臺上。
一種轎車裝卸雙層特貨車廂升降平臺,進一步的,升降平臺由200H型鋼和花紋鋼板組焊而成,升降平臺尾部釆用定軸旋轉機構,升降平臺基礎內預埋轉軸一根,轉軸兩端伸岀升降平臺,升降平臺設耳板兩塊,耳板下部設置有孔,孔內鑲有銅套,耳板下部穿過伸岀的轉軸,上部焊接在平臺尾部兩側,升降平臺繞轉軸轉動。
一種轎車裝卸雙層特貨車廂升降平臺,進一步的,門形框架由250H型鋼組焊而成,門形框架有4根立柱和4根橫梁,立柱承重,橫梁安裝升降機構和擋雨棚。
一種轎車裝卸雙層特貨車廂升降平臺,進一步的,升降機構包括空心軸雙輸岀減速機、傳動軸、聯軸器、軸承、繩輪、軸承座、隔套,繩輪繩槽底部開有穿繩孔。
一種轎車裝卸雙層特貨車廂升降平臺,進一步的,渡橋機構包括渡板、電液推桿機、鉸鏈。
一種轎車裝卸雙層特貨車廂升降平臺,進一步的,安全擋塊機構包括固定擋塊、活動擋塊、拉伸彈簧、回轉軸、圓螺母、拉鏈、掛鉤和固定板,回轉軸端部設置有螺紋,安裝好后用圓螺母鎖緊,回轉軸上無螺紋部分的長度略大于活動擋塊的厚度,拉鏈自由下垂,活動擋塊由于拉伸彈簧的拉力,處于水平狀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襄陽國鐵機電股份有限公司,未經襄陽國鐵機電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8985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