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物聯網節點信息通信模型及通信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89764.8 | 申請日: | 2017-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22338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29 |
| 發明(設計)人: | 徐元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信陽師范學院 |
| 主分類號: | H04L12/24 | 分類號: | H04L12/24;H04L12/803;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鄭州知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41132 | 代理人: | 季發軍 |
| 地址: | 464000 河***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聯網 節點 信息 通信 模型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物聯網應用與控制裝置研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物聯網節點信息通信模型及通信方法。
背景技術
2005年,國際電信聯盟(ITU)正式提出了物聯網一詞,從功能角度,ITU認為“世界上所有的物體都可以通過因特網主動進行信息交換,實現任何時刻、任何地點、任何物體之間的互聯無所不在的網絡和無所不在的計算”;從技術角度,ITU認為“物聯網涉及射頻識別技術、傳感器技術、納米技術和智能技術等”。
可見,物聯網集成了多種感知、通信與計算技術,不僅使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變得更加便捷,而且使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交流變成可能,最終將使人類社會、信息空間和物理世界(人-機-物)融為一體。所以,物聯網是通信網和互聯網的拓展應用和網絡延伸,它利用感知技術與智能裝置對物理世界進行感知識別,通過網絡傳輸互聯,進行計算、處理和知識挖掘,實現人與物、物與物信息交互和無縫鏈接,達到對物理世界實時控制、精確管理和科學決策目的。
物聯網的體系架構主要由感知層設備、傳輸層設備、存儲應用服務器、物聯網信息獲取能力展示平臺和配網自動化信息支持應用等部分組成,針對各個部分,當前已經出現了眾多物聯網數據管理方法。
專利號為201310136489.0 的發明涉及物聯網數據管理信息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物聯網平臺數據管理方法。物聯網平臺數據管理方法,包括步驟:預先獲取各實體被管理對象上傳數據所采用的通信協議標準;接收各實體被管理對象上傳的數據;根據各實體被管理對象上傳數據所采用的通信協議標準,對所述上傳的數據進行解析;將解析后的數據存儲至應用數據庫,建立各實體被管理對象的虛擬的管理單元,調用所述應用數據庫中的數據,以所述管理單元為單位進行數據管理。發明所述的物聯網平臺數據管理方法,對不同被管理對象所上傳的采用不同通信協議的數據,進行兼容處理,不會由于感知層和網絡層的多樣化而導致必須采用多套管理系統,更加便捷。
專利號為201210156133.9 的發明公開了一種物聯網管理系統,包括:管理設備、物聯端點設備和用戶終端設備,所述管理設備包括通信分類機和通信調度機,所述通信分類機連接物聯端點設備,所述物聯端點設備連接通信調度機,所述通信調度機連接用戶終端設備。通過上述方式,發明的物聯網管理系統采用PLC自動控制,無需人為操作,能夠大大提高通訊速率和控制速率,降低了復雜度,降低了成本,可以更加清晰直觀地觀察物聯管理過程。
專利號為201610653609.8 的發明公開了一種物聯網管理平臺,包括信息和物理兩部分,其信息部分包括感知信息管理系統和控制信息管理系統,其物理部分包括運營商管理服務器及與服務器相連的各種設施,是信息結構中的感知信息管理系統和控制信息管理系統的載體;物聯網管理平臺通過對各種感知控制信息、公共服務信息、網絡通信等進行數據采集,協議轉換,數據存儲處理,數據共享,業務流程梳理,實現各種專業系統管理功能。發明從物理結構、信息結構上論述了物聯網管理平臺的具體實現方式,體現了物聯網管理平臺在整個物聯網體系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對于物聯網標準制定、工作開展都具有極大的促進和指導意義。
然而,隨著當前物聯網技術的不斷進步,其集先進的傳感器、計算機與信息通信技術于一身,具有節點與節點之間自組成網,目標信息智能感知、智能處理信息和智能傳輸與發布信息的突出優點,所以,如果能夠發明一種物聯網節點信息進行無障礙通信的體系結構模型,將大大增強物聯網的應用效率,便于技術人員充分發揮物聯網技術信息獲取的優勢。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物聯網節點信息通信模型及通信方法,根據物聯網以傳感器組為核心的不同節點信息類型,結合現場通信設備的實際應用,能形成快捷高效的通信協議模型,提高數據傳輸的靈活性,使物聯網信息控制進一步智能化、現代化和高效化。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物聯網節點信息通信模型,包括供源模塊以及與所述供源模塊連接的通信模塊;所述通信模塊與物聯網傳輸層設備連接,并與傳輸層設備之間構建互聯協議模型;所述互聯協議模型包括管理協議模型、網絡協議模型和路由協議模型,所述路由協議模型包括相互連接的傳輸控制模型和現場總線模型;所述現場總線模型與路由器中的現場總線連接;所述傳輸控制模型、所述網絡協議模型、所述管理協議模型分別與物聯網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管理協議模型包括自上而下建立的系統管理模塊、傳輸控制層、網絡層、數據鏈路層和物理層,所述物理層與物聯網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信陽師范學院,未經信陽師范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89764.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信息記錄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記錄設備、信息再現方法和信息再現設備
- 信息記錄裝置、信息記錄方法、信息記錄介質、信息復制裝置和信息復制方法
- 信息記錄裝置、信息再現裝置、信息記錄方法、信息再現方法、信息記錄程序、信息再現程序、以及信息記錄介質
- 信息記錄裝置、信息再現裝置、信息記錄方法、信息再現方法、信息記錄程序、信息再現程序、以及信息記錄介質
- 信息記錄設備、信息重放設備、信息記錄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記錄介質
- 信息存儲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記錄設備、以及信息重放設備
- 信息存儲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記錄設備和信息回放設備
- 信息記錄介質、信息記錄方法、信息記錄裝置、信息再現方法和信息再現裝置
- 信息終端,信息終端的信息呈現方法和信息呈現程序
- 信息創建、信息發送方法及信息創建、信息發送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