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MicroLED顯示器件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89639.7 | 申請日: | 2017-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70876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15 |
| 發明(設計)人: | 孫小衛;王愷;劉召軍;王立鐸;郝俊杰;劉皓宸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方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L33/50 | 分類號: | H01L33/50;H01L27/15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 地址: | 518055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microled 顯示 器件 制備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Micro LED顯示器件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Micro LED為微型化LED陣列結構,具有自發光顯示特性,其技術優勢包括全固態、長壽命、高亮度、低功耗、體積較小、超高分辨率、可應用于高溫或輻射等極端環境。相較于同為自發光顯示的OLED技術,Micro LED不僅效率較高、壽命較長,材料不易受到環境影響而相對穩定,也能避免產生殘影現象等。
目前Micro LED顯示方式通常是單色顯示,Micro LED顯示的彩色化是其進一步拓展應用的關鍵技術,RGB三色LED法是其實現彩色化的重要技術方向之一。RGB三色LED法全彩顯示主要是基于三原色(紅、綠、藍)調色基本原理,具體實施方法:分別對紅色-LED、綠色-LED、藍色-LED,施以不同的電流即可控制其亮度值,從而實現三原色的組合,達到全彩色顯示的效果,這是目前LED大屏幕所普遍采用的方法。這種LED大屏幕全彩色顯示組合方式直接應用于微矩陣LED顯示屏還存在許多問題,例如:Micro LED的RGB三色法需要紅綠藍三個芯片,增加了工藝工序和技術上的難度,使得成品率降低,生產成本增加。使用藍光MicroLED搭配紅色和綠色發光介質的技術。其中涂覆熒光粉的方法存在許多問題,如:熒光粉涂層將會吸收部分能量,降低了轉化率。
量子點顯示是目前備受關注的新型顯示技術。量子點(Quantum Dot,QD)作為一種新興的半導體納米晶材料,具有量子效率高、光譜精確可調、半峰寬窄、色域廣等優點,應用于顯示可顯著提高顯示色域范圍,并同時降低顯示功耗等。量子點在顯示技術領域的應用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基于量子點電致發光特性的量子點發光二極管顯示技術(Quantum Dots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s,QLED);基于量子點光致發光特性的量子點背光源技術(Quantum Dots-Backlight Unit,QD-BLU)。而量子點電致發光QLED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乏穩定高效的藍光材料。
利用Micro LED和QLED各自的優勢,基于量子點光致發光的特性,采用藍光Micro LED與綠光量子點、紅光量子點結合是實現Micro LED顯示彩色化的重要技術方向。目前一般采用旋轉涂布或霧狀噴涂技術將量子點直接涂覆在UV/藍光LED上,使其受激發出RGB三色光,再通過色彩配比實現全彩色化。直接涂覆量子點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1)由于Micro LED經過加工后表面并非平整均一,直接在Micro LED涂覆量子點,難以實現涂覆膜的精度或均勻性,使得成品率和顯示質量降低;(2)由于噴涂設備中噴頭尺寸較大,涂覆的像素點尺寸偏大,難以實現量子點高密度涂覆或高分辨率顯示;(3)涂覆的量子點均勻性差,噴涂時會出現較多的缺陷,同時各色量子點顏色相互影響,使得彩色化質量顯著下降。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Micro LED顯示器件的制備方法,包括在基板上制備多個Micro LED芯片的步驟,還包括以下步驟:
(1)制備轉印模板,所述轉印模板具有與所述Micro LED芯片中的部分或全部Micro LED芯片一一對應的凸起或凹陷圖案;
(2)在所述凸起或所述凹陷圖案上涂覆量子點材料;
(3)將所述凸起或凹陷圖案與所述Micro LED芯片對準接觸,將所述量子點材料轉移至所述Micro LED芯片的上表面。
優選地,步驟(3)中所述的轉移過程為通過壓印將所述量子點材料轉移至所述Micro LED芯片的上表面。壓印過程中,可以是Micro LED芯片在下,轉印模板在上,也可以是轉印模板在下,Micro LED芯片在上。
優選地,所述轉印模板為軟模板。常用的軟模板材料為可塑形的高分子材料,如聚二甲基硅氧烷、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方科技大學,未經南方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8963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