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云計算下的CAE海量數據輕量化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87709.5 | 申請日: | 2017-05-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4783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9 |
| 發明(設計)人: | 廖敦明;孫飛;陳濤;凌東鑫;薛冰洋;曹流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中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華中科技大學專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梁鵬;曹葆青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計算 cae 海量 數據 量化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數據處理領域,并公開了一種云計算下的CAE海量數據輕量化方法。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1)將待處理的CAE初始幾何模型采用邊坍塌粗化算法減少該模型中網格的數量,從而得到所需的粗化模型;(2)在所述粗化模型的基礎上,按照相應表達式計算粗化模型待映射的物理場。通過本發明,可以減少CAE數據在顯示時的大量冗余信息,并將大量原始CAE信息以更快的速度傳送給用戶,保證了瀏覽器渲染時的高效性,兼顧了速度與性能,有利于提高用戶的分析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數據處理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云計算下的CAE數據輕量化方法。
背景技術
計算機數值模擬仿真(常稱為CAE)所涉及的數據量大,特別是CAE的結果數據往往是海量的,文件體積非常大,單個時間步的物理場文件就有幾十MB、幾百MB甚至幾個GB的大小,如此大的文件,如何實現它的快速可視化就成為了一項重要任務。
在使用傳統CAE軟件時,研究人員為了方便對CAE結果進行可視化分析,通常采取減少輸出物理量、降低輸出結果精度、降低分辨率、減少輸出的時間步、甚至降低數據的維度等措施來降低結果文件的大小,這樣雖然有利于可視化顯示,但卻導致無法直接得到真實的三維結果數據,影響了研究人員使用數值模擬技術的準確性;然而,對于基于云計算的CAE而言,除了上述的CAE結果文件的體積龐大之外,還有一個更關鍵的問題,那就是CAE數據的接收是通過互聯網來實現,數據的顯示一般是在Web瀏覽器上,這就要求CAE的數據傳送與顯示必須簡單快捷,具備輕量化的特點,但是,受到網絡帶寬以及Web瀏覽器性能的影響,如果將所有的原始CAE數據傳送給客戶端Web瀏覽器,勢必會造成用戶的長時間等待,同時還會造成瀏覽器的卡頓甚至直接崩潰,不利于研究人員的CAE結果的分析,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以上缺陷或改進需求,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云計算下的CAE海量數據輕量化方法,通過邊坍塌粗化算法減少CAE幾何模型中網格的數量,由此解決CAE數據龐大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按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云計算下的CAE海量數據輕量化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
(1)采用邊坍塌粗化算法將待處理的CAE初始幾何模型不斷粗化,用于減少該模型中網格的數量,直至粗化后的模型產生的總體坍塌代價滿足預設要求,該滿足要求的模型為所需的粗化模型,其中,所述總體坍塌代價F(e)是粗化后模型體積和形狀的變化,其按照下列表達式來計算,f(V)為邊的體積代價,f(ε)為邊的形狀代價,kV為體積代價權值,kε為局部形狀代價權值,
F(e)=kVf(V)+kεf(ε);
(2)所述所需的粗化模型待映射的物理場T按照下列表達式計算,其中,P為待求的對象節點,n為在半徑為r的球體內部粗化模型的節點數,li為第i個節點到P點的距離,Ti為第i個節點的物理場,i為1~n之間的任意正整數,r為任意給定值,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待處理的CAE初始幾何模型是三角形的面片模型。
進一步優選地,在步驟(1)中,所述邊坍塌粗化算法中使用二次測量準則計算坍塌頂點的位置。
進一步優選地,所述二次測量準則中優選采用通過計算能量泛函的最小值實現。
進一步優選地,在步驟(2)中,所述物理場為標量場或矢量場,標量場包括溫度或濃度,矢量場包括速度、應力或應變。
進一步優選地,計算所需映射的物理場T之前,需要進行下列步驟:
(I)將所述粗化模型的坐標系轉化到計算坐標系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中科技大學,未經華中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8770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