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確定存儲器訪問時間的系統和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86366.0 | 申請日: | 2017-05-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6792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10 |
| 發明(設計)人: | E·卡爾維蒂;M·卡里希米 | 申請(專利權)人: | 意法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11C16/08 | 分類號: | G11C16/08;G11C29/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 11256 | 代理人: | 王茂華;張寧 |
| 地址: | 意大利阿格***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確定 存儲器 訪問 時間 系統 方法 | ||
一種實施例方法包括:在存儲器的第一多個存儲器位置中的每個存儲器位置中存儲該第一多個存儲器位置中的另一個存儲器位置的地址;以及從在該存儲器處接收的總線信號中讀取該第一多個存儲器位置中的第一存儲器位置的地址。該方法還包括讀取存儲在該第一多個存儲器位置中的該第一存儲器位置中的數據;以及使用該讀取的數據來判定是否出現了讀錯誤。
技術領域
本公開總體上涉及存儲器,并且在具體的實施例中涉及確定存儲器訪問時間的系統和方法。
背景
在計算系統中,存儲器等待時間或訪問時間可以是從發出讀或寫數據的請求直至從存儲器獲取數據或將數據寫入存儲器中之間的時間。由此,訪問時間可指示給定存儲器可如何快速地提供或寫入數據。訪問時間是重要參數,并且短訪問時間可允許計算系統中進行更主動的定時,這樣可帶來更快的速度和更好的性能。
可測試存儲器,以確定其訪問時間。在某些情況下,可將所確定的訪問時間與閾值訪問時間進行比較,以判定給定存儲器是否可滿足閾值訪問時間。如果計算系統中的定時被設置成太具進攻性(例如,由于存儲器訪問時間的不正確確定),則因為存儲器可能不能夠向計算系統的其他元件足夠快速地提供數據,所以會出現計算系統錯誤。由此,會需要確定和驗證訪問時間的有效、準確且簡化的方法。
發明內容
在實施例中,一種方法可包括:在存儲器的第一多個存儲器位置中的每個存儲器位置中存儲該第一多個存儲器位置中的另一個存儲器位置的地址;從在該存儲器處接收的總線信號中讀取該第一多個存儲器位置中的第一存儲器位置的地址;讀取存儲在該第一多個存儲器位置中的該第一存儲器位置中的數據;以及使用該讀取的數據來判定是否出現了讀錯誤。
在實施例中,一種方法可以包括:接收關于將確定存儲器的訪問時間的指示;響應于該存儲器接收到讀命令,從該存儲器處接收的總線信號中取樣第一地址,該第一地址是第一多個存儲器位置中的第一存儲器位置的地址;以及讀取存儲在該第一多個存儲器位置中的該第一存儲器位置處的數據。該方法可以進一步包括:判定該讀取的數據是否包括正確數據;響應于確定該讀取的數據包括該正確數據而判定是否將執行后續讀操作;以及響應于確定將執行該后續讀操作而讀取存儲在另外存儲器位置的地址處的數據。
在實施例中,一種電路可以包括:多個存儲元件,該多個存儲元件被配置成用于在第一多個存儲器位置中的每個存儲器位置中存儲該第一多個存儲器位置中的另一個存儲器位置的地址;地址取樣電路,該地址取樣電路耦合到該多個存儲元件并且被配置成用于向該多個存儲元件提供地址;以及控制器,該控制器耦合到該多個存儲元件和該地址取樣電路,該控制器被配置成用于基于判定是否出現讀錯誤來控制該地址取樣電路的操作。
附圖說明
現在參考下面的說明并結合附圖,以更完整地理解本發明及其優點,在附圖中:
圖1示出包括輸入寄存器、存儲器和輸出寄存器的系統的框圖;
圖2示出了圖1中示出的系統的簡化時序圖;
圖3示出了圖1中示出的系統中包括的存儲器的簡化框圖;
圖4示出了一種根據實施例的確定存儲器訪問時間的方法;
圖5示出了根據實施例的包括多個觸發器、存儲器單元陣列和與多個觸發器通信耦合的控制器的存儲器的簡化框圖;
圖6示出了根據實施例的圖5中示出的存儲器的存儲器單元陣列中存儲的數據的簡化表示;
圖7示意性地展示了根據實施例的存儲器;
圖8A和圖8B示出了根據實施例的展示了一種確定圖7中示出的存儲器的訪問時間的方法的流程圖;
圖9A展示了根據實施例的示出了在確定存儲器的訪問時間期間從存儲器輸出的讀數據的簡化時序圖,該存儲器中的所有讀數據與存儲器的地址空間兼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意法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意法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8636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