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納米鋅復合抗菌材料的制備方法及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85436.0 | 申請日: | 2017-05-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63654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16 |
| 發明(設計)人: | 劉芳;姜國飛;趙朝成;李旭飛;王永強;劉春爽;孫娟;戴業欣;柴晴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
| 主分類號: | C09D5/14 | 分類號: | C09D5/14;C09D175/04;A01N59/16;A01N59/00;A01P1/00;C02F1/50 |
| 代理公司: | 青島清泰聯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欒瑜 |
| 地址: | 266580 山東省青島市***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納米 復合 抗菌材料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納米鋅復合抗菌材料的制備方法及應用,屬于環境工程領域,尤其涉及抗菌材料領域,制備得到的納米鋅復合抗菌材料殺菌效果好,能夠制備得到抗菌涂料。該納米鋅復合抗菌材料的制備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將納米氧化鋅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中,超聲處理,得到溶液Ⅰ;向上述溶液Ⅰ中加入硅烷偶聯劑,超聲處理,得到溶液Ⅱ;將溶液Ⅱ離心得沉淀,沉淀洗滌,干燥;將干燥后的沉淀與氧化石墨烯混合于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中,超聲處理,得到溶液Ⅲ;將溶液Ⅲ離心得沉淀,沉淀洗滌,干燥,即得納米鋅復合抗菌材料。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環境工程領域,尤其涉及抗菌材料,具體涉及一種納米鋅復合抗菌材料的制備方法及應用。
背景技術
工業循環冷卻水具有溫度適宜(30~40℃)、溶解氧含量高等特點,極易導致微生物在冷卻水系統中大量繁殖,從而造成輸水水質惡化,形成生物粘泥,導致傳熱效率下降、管道腐蝕、輸水管道能耗增加、堵塞冷卻設備及輸水管道等,使工業企業的正常運行受到威脅。
為控制微生物腐蝕及生物粘泥的形成,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化學抗菌技術,即在循環冷卻水系統中添加化學抗菌劑,如含氯基、季磷鹽等抗菌劑。其效果看似比較明顯,但是其投資較大、運行費用高、管理難度大,同時改變了水中的化學成分而容易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尤其是添加磷系水處理劑的循環冷卻水系統,隨著磷的排放會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嚴重影響生態環境。目前,綠色無污染的循環冷卻水系統抗菌劑亟需研究。
在具有抗菌潛力的納米材料中,金屬納米粒子是最具發展潛能的納米抗菌材料之一。納米ZnO由于比表面積的增大,使其與周圍環境相互作用增強,因此抗菌性能更好,可有效抑制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的生長,甚至對耐高溫、耐高壓的細菌孢子也有抗菌活性。研究表明,氧化鋅水溶液中活性氧的含量有所增加,特別是羥基自由基、過氧化氫及單線態氧,這些都與氧化鋅的抗菌性能相關,特別是過氧化氫。
基于納米氧化鋅的廣譜抗菌性能及其安全性,如果將其與其它納米材料制備成復合物,可能更有利于其獲得更好的抗菌性能并拓展其應用領域。氧化石墨烯(GrapheneOxide,GO)是通過剝離氧化石墨的方法得到的一種層狀納米材料,通常是將石墨與強氧化劑(如硫酸、硝酸和高錳酸鉀等)進行反應得到的。由于氧化石墨烯易于吸附無機納米粒子的特性,可將納米氧化鋅顆粒負載其上。但是,現有的氧化石墨烯納米氧化鋅復合物的殺菌效率低,不能夠在較低用量下達到較高的殺菌效果,用于冷卻水系統的過程中,成本較高且殺菌效果并不理想。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納米鋅復合抗菌材料的制備方法及應用,殺菌效果好,能夠制備得到抗菌涂料用于循環冷卻水系統,涂于循環冷卻水系統管壁后,能夠有效的殺死循環水中的微生物,用量少,殺菌率高且成本較低。
本發明的一方面提供了納米鋅復合抗菌材料的制備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將納米氧化鋅加入到N-甲基吡咯烷酮中,超聲處理,得到溶液Ⅰ;
向上述溶液Ⅰ中加入硅烷偶聯劑,超聲處理,得到溶液Ⅱ;
將溶液Ⅱ離心得沉淀,沉淀洗滌,干燥;
將上述干燥后的沉淀與氧化石墨烯混合于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中,超聲處理,得到溶液Ⅲ;
將溶液Ⅲ離心得沉淀,沉淀洗滌,干燥,即得納米鋅復合抗菌材料。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所述納米氧化鋅與N-甲基吡咯烷酮的質量體積比為1:10-30g/ml;所述納米氧化鋅與硅烷偶聯劑的質量體積比為1:15-25g/ml。
作為優選技術方案,所述干燥后的沉淀與氧化石墨烯的質量比為1.5-3:1,所述干燥后的沉淀與氧化石墨烯的總質量與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的體積比為:1:50-100g/mL。
作為可選技術方案,所述沉淀洗滌為用無水乙醇洗滌3-5次,所述干燥為烘箱中干燥24-48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未經中國石油大學(華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8543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改性DVA油漆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DOPO基膨脹阻燃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