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熱回收激光切割機及其控制系統、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71979.7 | 申請日: | 2017-05-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4193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07 |
| 發明(設計)人: | 向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K26/38 | 分類號: | B23K26/38;B23K26/70 |
| 代理公司: | 上海金盛協力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42 | 代理人: | 王松 |
| 地址: | 523622 廣東省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激光發生器 激光切割機 控制系統 反光鏡 透鏡 電子發生 甲醇水 液體泵 水氫 躍遷 余熱回收裝置 保護氣體 換熱流道 節能環保 燃料電池 熱回收式 物料表面 系統提供 工作臺 換熱殼 熱回收 二氧化碳 余氣 余熱 切割 激光 聚焦 體內 發電 釋放 激發 | ||
1.一種熱回收式激光切割機,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光切割機包括激光發生器、反光鏡、透鏡、水氫機、第二液體泵、保護氣體容器、工作臺、控制系統;
所述控制系統分別連接激光發生器、水氫機、第二液體泵,控制激光發生器、水氫機、第二液體泵的工作;水氫機作為電源,為激光發生器、第二液體泵、控制系統提供電能;所述水氫機發電供給激光發生器,使其發生電子躍遷;
所述保護氣體容器設置于工作臺上方,透鏡設置于保護氣體容器內,激光發生器、反光鏡、透鏡配合工作,所述激光發生器產生的激光經過反光鏡、透鏡在物料處聚焦;激光在二氧化碳補償氣的作用下將物料進行精密的切割;
所述水氫機包括甲醇水重整制氫裝置、氫燃料電池、鼓風機、DCDC,甲醇水重整制氫裝置、鼓風機分別連接氫燃料電池;甲醇水重整制氫裝置通過第一液體泵連接甲醇水儲存容器,利用從甲醇水儲存容器輸送的甲醇水原料重整制得氫氣,將氫氣輸送至氫燃料電池,鼓風機將含氧氣體泵入氫燃料電池;氫燃料電池利用氫氣及氧氣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發電,同時生成水;
所述甲醇水重整制氫裝置與氫燃料電池陽極相連;所述鼓風機與氫燃料電池陰極相連;所述氫燃料電池產生的電能輸送至DCDC;所述DCDC整合的穩流穩壓電源輸送至激光發生器;
所述激光發生器與甲醇水儲存容器之間設有第一換熱管路、第二液體泵,第一換熱管路內設有第一溫度傳感器、電磁閥;激光發生器的發熱部件周邊設有換熱殼體,換熱殼體內設有第二換熱管路,第二換熱管路內設有第二溫度傳感器,所述控制系統分別與第一溫度傳感器、第二溫度傳感器、電磁閥相連;第一換熱管路連接第二換熱管路。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回收激光切割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氫燃料電池還連接有鋰電池,多余的電量存貯在鋰電池中。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回收激光切割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氫機包括制氫控制電路、氫發電控制電路,制氫控制電路連接甲醇水重整制氫裝置,氫發電控制電路分別連接氫燃料電池、鼓風機;所述主控電路分別連接制氫控制電路、氫發電控制電路。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回收激光切割機,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系統包括主控制器、鼓風機驅動控制電路、反光鏡位置控制電路,主控制器分別連接鼓風機驅動控制電路、反光鏡位置控制電路;反光鏡位置控制電路用以控制反光鏡位置調節機構,調節反光鏡的位置;
所述鼓風機驅動控制電路包括第一電阻R1、第二電阻R2、第三電阻R3、第四電阻R4、第五電阻R5、第六電阻R6、第七電阻R7、第八電阻R8、第九電阻R9,第一光耦芯片U1、第二光耦芯片U2,第一三極管Q1,第一穩壓二極管DZ1,第一電容C1、第二電容C2、第三電容C3、第四電容C4,第一接插件P1;
所述第一電阻R1的第二端連接第一三極管Q1的基極、第二電阻R2的第一端,第一三極管Q1的發射極連接第二電阻R2的第二端并接地,第一三極管Q1的集電極連接第三電阻R3的第一端;第一光耦芯片U1的第一管腳連接電源,第一光耦芯片U1的第二管腳連接第三電阻R3的第二端,第一光耦芯片U1的第三管腳連接第四電阻R4的第二端,第四電阻R4的第一端連接電源,第一光耦芯片U1的第四管腳連接第五電阻R5的第一端、第一電容C1的第一端、第一穩壓二極管DZ1的第一端、第二電容C2的第一端、第六電阻R6的第一端;第五電阻R5的第二端、第一電容C1的第二端、第一穩壓二極管DZ1的第二端、第二電容C2的第二端接地;第六電阻R6的第二端連接接第一插件P1的第四管腳;第一接插件P1的第五管腳連接第三電容C3的第一端、第二光耦芯片U2的第二管腳,第三電容C3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光耦芯片U2的第一管腳連接第七電阻R7的第二端,第七電阻R7的第一端連接電源,第二光耦芯片U2的第三管腳連接第八電阻R8的第二端、第九電阻R9的第一端、第四電容C4的第一端;第四電容C4的第二端接地,第八電阻R8的第一端連接電源;
所述反光鏡位置控制電路包括第十電阻R10、第十一電阻R11、第十二電阻R12、第十三電阻R13、第十四電阻R14、第十五電阻R15、第十六電阻R16、第十七電阻R17、第十八電阻R18、第十九電阻R19,第二十電阻R20、第二十一電阻R21、第二十二電阻R22、第二十三電阻R23、第二十四電阻R24、第二十五電阻R25、第二十六電阻R26,第三放大器U3、第四放大器U4,第二三極管Q2、第三三極管Q3、第四三極管Q4、第五三極管Q5,第二穩壓二極管DZ2、第三穩壓二極管DZ3、第四穩壓二極管DZ4、第五穩壓二極管DZ5,第六場效應管Q6、第七場效應管Q7、第八場效應管Q8、第九場效應管Q9,第一電容C1、第二電容C2,發光二極管D1,第二接插件P2、第三接插件P3;
第二接插件P2的第二管腳連接第十一電阻R11的第一端、第十二電阻R12的第一端,第二接插件P2的第三管腳連接第十電阻R10的第一端,第十電阻R10、第十一電阻R11的第二端接地;第十二電阻R12的第二端連接第三放大器U3的同相輸入端,第三放大器U3的反相輸入端連接第十四電阻R14的第一端、第十三電阻R13的第二端,第十四電阻R14的第二端連接發光二極管D1的第一端,發光二極管D1的第二端接地,第三放大器U3的輸出端連接第十六電阻R16的第二端、第十七電阻R17的第一端,第三放大器U3的第四管腳接地;第十六電阻R16的第一端連接第十五電阻R15的第二端、第二三極管Q2的基極,第十七電阻R17的第二端連接第十八電阻R18的第一端、第三三極管Q3的基極;第二三極管Q2的集電極連接第二穩壓二極管DZ2的第一端、第六場效應管Q6的柵極、第十九電阻R19的第一端,第三三極管Q3的集電極連接第三穩壓二極管DZ3的第二端、第七場效應管Q7的柵極、第十九電阻R19的第二端;第十三電阻R13的第一端、第三放大器U3的第五管腳、第十五電阻R15的第一端、第二三極管Q2的發射極、第二穩壓二極管DZ2的第二端、第六場效應管Q6的源極連接電源;第十八電阻R18的第二端、第三三極管Q3的發射極接地,第三穩壓二極管DZ3的第一端、第七場效應管Q7的源極接地;第六場效應管Q6的漏極連接場第七效應管Q7的漏極、第三接插件P3的第一管腳;第三接插件P3的第二管腳連接第八場效應管Q8的漏極、第九場效應管Q9的漏極;第八場效應管Q8的源極、第四穩壓二極管DZ4的第二端、第四三極管Q4的發射極、第二十一電阻R21的第一端、第一電容C1的第一端、第二電容C2的第一端連接電源;第八場效應管Q8的柵極連接第四穩壓二極管DZ4的第一端、第四三極管Q4的集電極、第二十電阻R20的第一端,第九場效應管Q9的柵極連接第五穩壓二極管DZ5的第二端、第五三極管Q5的集電極、第二十電阻R20的第二端;第四三極管Q4的基極連接第二十一電阻R21的第二端、第二十二電阻R22的第一端,第五三極管Q5的基極連接第二十三電阻R23的第二端、第二十四電阻R24的第一端;第九場效應管Q9的源極、第五穩壓二極管DZ5的第一端接地,第五三極管Q5的發射極、第二十四電阻R24的第二端接地,第一電容C1的第二端、第二電容C2的第二端接地;第二十二電阻R22的第二端連接第二十三電阻R23的第一端、第四放大器U4的輸出端,第二十五電阻R25的第二端連接第四放大器U4的同相輸入端,第四放大器U4的反相輸入端連接第十四電阻R14的第一端;第二十五電阻R25的第一端連接第二接插件P2的第一管腳、第二十六電阻R26的第一端,第二十六電阻R26的第二端接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東合即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71979.7/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導電膜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人工晶體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