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手性1,2-二胺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69426.8 | 申請日: | 2017-05-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2926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10-04 |
| 發明(設計)人: | 湯文軍;陳棟萍;徐廣慶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7D217/06 | 分類號: | C07D217/06;C07D409/14;C07D405/14;C07F5/02;C07C233/90;C07B53/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興律師事務所 31283 | 代理人: | 薛琦;袁紅 |
| 地址: | 200032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手性 化合物 及其 合成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手性1,2?二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該方法包括下列步驟:有機溶劑中,將化合物a1與化合物b1進行如下所示的偶聯反應,制得如式A所示的手性1,2?二胺化合物。本發明的手性1,2?二胺化合物,在配體的設計和有機小分子催化劑的設計上顯示出獨特的優勢;且本發明的合成方法原料簡便易得,反應條件溫和、可操縱性強、便捷高效。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手性1,2-二胺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背景技術
手性1,2-二胺結構廣泛存在于許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產物及藥物分子中,如:維生素H,對人體脂肪和蛋白質代謝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時也作為輔酶,在羧化酶反應中起CO2載體的作用。Oxaliplatin分子中存在1,2-二胺,具有一定的抗腫瘤活性。具有1,2-二胺結構的化合物也被廣泛應用于有機合成,其作為合成砌塊,可以有效構建氮雜環,也可以作為配體與金屬絡合生成具有高度反應活性的催化劑。手性1,2-二胺也可以作為手性拆分試劑對醛的對映異構體進行拆分。因此,手性1,2-二胺的合成一直是化學家們研究的熱點(Angew.Chem.Int.Ed.1998,37,2580)。手性1,2-二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有不對稱strecker反應(Chem.Rev.,2011,111,6947),不對稱Michel加成(CN 105367427 A)、吖丙啶不對稱開環(CN 105753752 A)等方法,但這些方法在底物的適用范圍和實用性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如1)使用劇毒的氰基化試劑,不利于產物的后續轉化及官能團化應用;2)不對稱Michel加成及吖丙啶不對稱開環中通常需要昂貴的金屬及手性催化劑,這極大地限制了反應體系的應用;3)諸多催化體系中產物的立體選擇性不高。
因此,為克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領域亟需一種高效合成手性1,2-二胺化合物的方法,該方法在原料簡便易得的前提下,反應條件溫和、可操縱性強、便捷高效。
另外,在眾多1,2-二胺化合物中,四氫/八氫聯異喹啉類化合物是相對特殊的一類。它的分子骨架中兩個二級胺分別連接兩個手性碳原子,因此,手性的四氫/八氫聯異喹啉類化合物具有C2對稱性。該分子骨架被廣泛的應用 于有機催化反應中(Eur.J.Org.Chem.2005,5262;Organometallics 2007,26,626;Synthesis 2016,48,2271)。四氫/八氫聯異喹啉類化合物由于其自身特殊的C2對稱性,在配體的設計和有機小分子催化劑的設計上顯示出獨特的優勢,但是迄今為止,四氫/八氫聯異喹啉類化合物的有效合成方法卻屈指可數,現有的方法在合成聯異喹啉骨架時不僅效率低,且得到的產物還是混合物(J.Org.Chem.1970,35,2498;Eur.J.Org.Chem.2005,5262)。鑒于該結構在有機合成、小分子催化劑和配體設計方面表現出的巨大發展潛力,本領域亟需一種高效合成手性四氫/八氫聯異喹啉類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以推動其作為手性配體和小分子催化劑中的應用范圍。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手性1,2-二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中存在的需使用劇毒的氰基化試劑,不利于產物的后續轉化及官能團化應用,或者不對稱Michel加成及吖丙啶不對稱開環中通常需要昂貴的金屬及手性催化劑,且在諸多催化體系中產物的立體選擇性不高等缺陷,而提供了一種手性1,2-二胺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本發明的手性1,2-二胺化合物,在配體的設計和有機小分子催化劑的設計上顯示出獨特的優勢;且本發明的合成方法原料簡便易得,反應條件溫和、可操縱性強、便捷高效。
本發明主要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如式A所示的手性1,2-二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驟:有機溶劑中,將化合物a1與化合物b1進行如下所示的偶聯反應,制得如式A所示的手性1,2-二胺化合物;
其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6942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