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方波的QLED驅動方法在審
申請號: | 201710369344.3 | 申請日: | 2017-05-23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6212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07 |
發明(設計)人: | 向超宇;李樂;錢磊;楊一行;曹蔚然 | 申請(專利權)人: |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G09G3/32 | 分類號: | G09G3/3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劉文求 |
地址: | 516006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方波 反向驅動信號 電荷 底電極 頂電極 勢阱 驅動電路輸出 電子傳輸層 空穴傳輸層 空穴注入層 驅動 反向電流 反向電壓 器件壽命 驅動電路 發光層 方波形 量子點 減小 勢壘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方波的QLED驅動方法,所述QLED包括自下而上設置的底電極、空穴注入層、空穴傳輸層、量子點發光層、電子傳輸層以及頂電極,在所述底電極和頂電極之間設置有一驅動電路,在QLED不工作時,通過所述驅動電路輸出反向驅動信號,所述反向驅動信號的波形為方波。通過添加方波形的反向電流或反向電壓,改變了QLED缺陷勢阱的勢壘,消除限制和/或聚集于勢阱中的電荷,減小限制電荷的密度,從而進一步達到增加QLED器件壽命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基于方波的QLED驅動方法。
背景技術
量子點發光二極管 (QLED) 作為一種新興的高效電致發光器件,近年來受到了廣泛的關注。QLED 的工作原理與有機發光二極管 (OLED) 非常接近,都是外電路通過正負兩個電極分別向器件內注入電子和空穴,注入的載流子通過載流子注入層和傳輸層到達發光層復合發光。不同的是,在 OLED中,發光層主要采用具有共軛結構的有機分子,盡管這類材料有著良好的發光特性,但是穩定性欠佳。而在QLED中,發光層由無機量子點材料來擔當,相比于共軛有機分子材料,無機量子點具有更強的化學穩定性,因此,用其制備的發光器件具有更長的使用壽命。除此之外,QLED的電致發光光譜具有更窄的半高寬,它在色純度上要優于OLED。鑒于 QLED具有上述優異性能,其市場前景十分可觀。
然而,QLED的壽命一直是制約其廣泛應用的瓶頸,實際應用中發現除了對材料、器件、制備工藝的優化以外,驅動QLED也是一種可以減緩QLED光強衰減,增強QLED使用壽命的方法。QLED是一般需要空穴傳輸層、量子點發光層、電子傳輸層構成。由于每層的能級不同,因此存在能級差,在QLED的工作中,電荷會聚集在有能級差的界面,特別是與量子點發光層接觸的界面,導致量子點的發光特性受到極大影響,進一步降低了發光光強。另一方面,在每種材料內部,例如量子點的表面,傳輸層材料分子之間都存在大量的缺陷,這些缺陷也是限制載流子的原因。隨著QLED的工作時間增加,越來越多的電荷限制到缺陷中,極大的降低發光光強。
因而現有技術還有待改進和提高。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方波的QLED驅動方法,可達到消除限制和/或聚集于勢阱中的電荷,減小限制電荷的密度,增加QLED器件壽命的目的。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基于方波的QLED驅動方法,所述QLED包括自下而上設置的底電極、空穴注入層、空穴傳輸層、量子點發光層、電子傳輸層以及頂電極,在所述底電極和頂電極之間設置有一驅動電路,在QLED不工作時,通過所述驅動電路輸出反向驅動信號,所述反向驅動信號的波形為方波。
所述的基于方波的QLED驅動方法中,所述反向驅動信號緊跟著正向驅動信號,所述反向驅動信號為連續的信號。
所述的基于方波的QLED驅動方法中,所述反向驅動信號的中間存在空置驅動信號,所述反向驅動信號緊跟著正向驅動信號或空置驅動信號。
所述的基于方波的QLED驅動方法中,所述反向驅動信號為反向電壓,所述反向電壓小于QLED的擊穿電壓。
具體的,所述反向電壓的時間占周期的百分比為1%-99%,所述反向電壓的頻率不小于60HZ,所述反向電壓的幅度為-0.1V~-10V。
所述的基于方波的QLED驅動方法中,所述反向驅動信號為反向電流,所述反向電流小于QLED的擊穿電流。
具體的,所述反向電流的時間占周期的百分比為1%-99%,所述反向電流的頻率不小于60HZ,所述反向電流的幅度為-0.0001Am/cm-2~-1Am/cm-2。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69344.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