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天然氣發動機用的氧化催化器雙層材料保溫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68995.0 | 申請日: | 2017-05-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00709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29 |
| 發明(設計)人: | 湯東;王佳煒;趙若男;周一聞;繆曉峰;羅福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1N13/14 | 分類號: | F01N13/14;F01N13/1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201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天然氣 發動機 氧化 催化 雙層 材料 保溫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發動機后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天然氣發動機用的氧化催化器雙層材料保溫裝置。
背景技術
天然氣發動機具有低排放、可靠性高、經濟性好等優點,正逐漸成為發動機研究領域的熱點。天然氣發動機排氣中的主要污染物如碳氫化合物(HC)和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等對人體和環境具有很大危害。氧化催化器DOC(Diesel Oxidation Catalyzator)是一種能夠有效處理發動機排氣的后處理裝置之一,經常被用來與其他后處理器聯合使用,組成排氣后處理系統。
車用發動機加裝DOC,通常以鉑Pt、鈀Pd等貴金屬作為催化劑,可以除去90%的SOF,從而使顆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排放減少40%~50%,其對HC和CO的處理效率可以分別達到88%和68%。
然而,催化劑的轉化效率與DOC的溫度密切相關,當溫度低于150℃時,催化劑基本不起作用。針對DOC的保溫,截止目前為止國內外并沒有專門技術研究。在已有的DOC技術領域中,通常在DOC載體外包裹一層襯墊構成減振層,同時起到保溫密封的作用。但與普通柴油機相比,天然氣發動機燃料的主要成分為甲烷,燃燒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水分,蒸發吸熱從而降低排氣溫度,進而影響DOC催化劑的轉化效率。因此,普通的DOC減振層無法滿足天然氣發動機的保溫需求,需要對DOC加裝專門的保溫裝置,減少排氣在傳遞過程的熱損失及DOC與外界環境的熱交換,從而提高DOC對氣體排放的轉化效率。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天然氣發動機用的氧化催化器雙層材料保溫裝置,旨在解決氧化催化器工作過程中由于溫度降低造成催化劑轉化效率降低的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上述技術目的的。
一種天然氣發動機用的氧化催化器雙層材料保溫裝置,包括上殼體、下殼體、上固定卡和下固定卡,所述上殼體和下殼體結構相同,所述上殼體包括外殼和內殼,所述內殼和外殼均為開口半圓管狀,內殼的外表面與外殼的內表面緊密貼合,所述上固定卡和下固定卡將上殼體和下殼體包裹在氧化催化器外表面,上固定卡和下固定卡兩端通過螺栓連接;
所述外殼采用軟質保溫材料制成,所述內殼采用硬質保溫材料制成。
優選地,所述外殼采用微孔硅酸鈣制成。
優選地,所述內殼采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制成。
優選地,所述外殼和內殼的厚度為10~30mm。
優選地,所述內殼與外殼通過燕尾結構連接。
優選地,所述內殼上關于軸線對稱的兩個平面上分別設有凸起和凹槽,上殼體和下殼體連接時,將上殼體凸起嵌入到下殼體上的凹槽中,同時將下殼體上的凸起嵌入在上殼體上的凹槽中。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1)本發明具有內殼和外殼的復合式保溫材料管殼,克服了傳統硬質保溫材料導熱系數偏高,易破碎脫落和軟質保溫材料易沉降等缺點,并能夠有效提高氧化催化器的保溫效果和催化劑的轉化效率。
2)本發明制造方便,價格低廉,拆下后可重復使用,不影響保溫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所述一種天然氣發動機用的氧化催化器雙層材料保溫裝置上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的A-A剖視圖。
圖3為本發明所述一種天然氣發動機用的氧化催化器雙層材料保溫裝置下殼體的結構示意圖。
其中:
1.外殼;2.內殼;3.氧化催化器;4.燕尾結構;5.上固定卡;6.下固定卡。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以及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本發明的保護范圍并不限于此。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所述的一種天然氣發動機用的氧化催化器雙層材料保溫裝置,包括上殼體、下殼體、上固定卡5和下固定卡6,所述上殼體和下殼體結構相同,所述上殼體包括外殼1和內殼2,所述外殼1采用軟質保溫材料微孔硅酸鈣制成,所述內殼2采用硬質保溫材料聚氨酯泡沫塑料制成,外殼1和內殼2的厚度為20mm。
所述內殼2和外殼1均為開口半圓管狀,內殼2的外表面上設有多個燕尾槽,外殼1的內表面上設有多個與上述燕尾槽配合的燕尾,內殼2和外殼1通過燕尾結構連接,并且內殼2的外表面和外殼1的內表面緊密貼合,內殼2的內表面與催化氧化器緊密貼合,內殼2上關于軸線對稱的兩個平面上分別設有凸起和凹槽,上殼體和下殼體連接時,將上殼體凸起嵌入到下殼體上的凹槽中,同時將下殼體上的凸起嵌入在上殼體上的凹槽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大學,未經江蘇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6899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