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霧霾濾凈系統在審
申請號: | 201710367978.5 | 申請日: | 2017-05-23 |
公開(公告)號: | CN107456819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2-12 |
發明(設計)人: | 林弘彪;鄭政利 | 申請(專利權)人: | 林弘彪 |
主分類號: | B01D47/06 | 分類號: | B01D47/06;C02F9/14;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國 |
地址: | 中國臺灣臺中市西屯***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霧霾濾凈 系統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霧霾濾凈系統,特別是一種具有水資源循環再利用以及綠墻功能的霧霾濾凈系統。
背景技術
霧霾,顧名思義是霧和霾的組合,從氣象學的角度而言,霧是由懸浮在近地面的空氣中極細微而密集的水滴所構成的一種大氣現象。霾則是一種由固態或液態顆粒形成且懸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一種污染物質,一般又稱為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PM)。依據粒徑的尺寸可區分為懸浮微粒(粒徑小于或等于10微米-μm;PM10)和細懸浮微粒(粒徑小于或等于2.5微米-μm;PM2.5),我們平常呼吸的空氣中充斥著PM10和PM2.5,換言之,PM10和PM2.5會隨著呼吸而進入我們的身體。
PM10在幾個小時之內,多會因地心引力而落地,而隨著呼吸進入人體的PM10通常也可以被人體呼吸道中的纖毛及咽喉的黏液過濾而阻擋。但是PM2.5卻可以長時間在空氣中懸浮或隨著氣流四處漂浮,而且容易吸附著有毒物質如二氧化硫,直到附著雨水而沉淀于地面。PM2.5能直接被人體吸入呼吸道內,進入肺部或進入肺泡,并能進入血液通往全身,這也是造成氣喘和慢性支氣管炎發作的主要原因。由于PM2.5本身的毒性或攜帶有毒物質,相較于一般的懸浮微粒(PM10),對人體健康危害更大。因此,PM2.5已經成為一項重要的監測空氣污染程度的指數。
PM2.5的主要來源包含:1.自然源:例如火山爆發、森林火災等。2.原生性:例如火力發電廠、石化工廠、一般工廠燃燒不完全所產生的,包含重金屬、戴奧辛、多環芳香烴、及柴油車燃燒不完全的有機碳。3.衍生性:工廠、汽機車、石化業所排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有機碳化合物,受到日照產生硫酸鹽、硝酸鹽及有機碳等有毒的細懸浮微粒,形成了二次污染物。
根據一項地區性的研究發現,都市區域的原生性PM2.5來源中以營建及道路揚塵(37%)占最大宗,其次為工業(23%)與機動車輛(23%);營建工程于開挖、拆除、搬運裝載及工地現場堆置土石等物理性作業階段產生的粉塵,施工機具引擎運轉時排放的黑煙,或于施工裝修所使用的涂料、油漆及黏著劑等都是PM2.5前驅物排放來源,常造成附近空氣品質惡化。衍生性PM2.5前驅物中硫氧化物以工業排放(88%)為主,氮氧化物則是機動車輛(50%)最高,工業排放居次(41%)。因此,如何減少空氣中的PM2.5和PM10,改善空氣品質已成為目前各國極為重視的環境問題之一。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揭露一種可以減少空氣中的霧霾改善空氣品質,而且兼具綠墻以及水資源循環再利用功能的霧霾濾凈系統。
為了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揭露的霧霾濾凈系統包含有一空氣濾凈單元、一污水凈化單元、一水循環單元以及一支撐架。空氣濾凈單元可以吸入環境中的空氣,經由水洗的方式,利用水滴吸附空氣中的PM2.5和PM10,以產生附著有懸浮微粒的污水,達到減少空氣中的懸浮微粒凈化空氣的目的。水循環單元可以將污水引流至污水凈化單元,污水凈化單元利用物理過濾和植物過濾的方式減少污水中所含的污染物質和懸浮微粒,再將污水進一步凈化為一凈化水,然后再透過水循環單元將凈化水送至空氣濾凈單元,提供水資源再利用的功能。空氣濾凈單元和污水凈化單元可分別裝設于支撐架的相對兩側面,以構成一種模組化的霧霾濾凈單元,同時再透過連接多個這種模組化的霧霾濾凈單元即可構筑成一種可以減少空氣中的霧霾,改善空氣品質,而且兼具綠墻以及水資源循環再利用功能的霧霾濾凈系統。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霧霾濾凈系統的空氣濾凈單元包含有一殼體具有一進氣口、一排氣口以及位于殼體的底部的一出水口,一氣體驅動裝置使外部環境的空氣由進氣口進入殼體并由排氣口排出,以及一噴灑器位于進氣口與排氣口之間,以對通過的空氣噴水,使空氣中的懸浮微粒被水吸附,以形成一污水,經由殼體的底部的出水口排出殼體。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污水凈化單元包含有至少一盆栽,每一盆栽還包含有一濾材容器,至少一過濾材料以及至少一植物,其中過濾材料容置于濾材容器之中,植物則種植于過濾材料之中,而濾材容器則包含有一排水口。
在一或多個實施例中,水循環單元包含有一儲水容器、一第一送水管路、一第二送水管路、一第三送水管路;以及一送水泵。第一送水管路連接空氣濾凈單元的出水口和污水凈化單元的濾材容器,用以將污水引流至濾材容器中的過濾材料,第二送水管路連接濾材容器的排水口和儲水容器,用以將凈化水引流至儲水容器儲存,送水泵的汲水口連接儲水容器,而第三送水管路連接送水泵的送水口和空氣濾凈單元的噴灑器,用以將儲水容器中的凈化水送至空氣濾凈單元再通過噴灑器噴灑至氣體流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林弘彪,未經林弘彪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67978.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接插件(QD?10)
- 下一篇:接插件(QD?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