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前置移動耦合包纏的漸變功能紡紗機構與方法及用途有效
申請號: | 201710367922.X | 申請日: | 2017-05-23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34564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25 |
發明(設計)人: | 于偉東;劉洪玲;王勇;劉慶年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華大學 |
主分類號: | D02G3/34 | 分類號: | D02G3/34;D02G3/38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匯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瑩;柏子雵 |
地址: | 200050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包纏 須條 漸變 短纖須條 移動耦合 纖維組 平動 前置 對稱位置 紡紗機構 平動調節 紋理效果 對稱點 非周期 集束器 漸變色 前羅拉 成紗 集束 聚攏 紡紗 復合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前置移動耦合包纏的漸變功能紡紗的機構、方法及用途。該機構是由一個置于前羅拉前的、可左右平動調節具有不同性質或功能的兩短纖須條Sa/Sb包纏比的U形針,一對用于左右短纖須條Sa/Sb定位與集束聚攏的集束器和左右平動的發生與執行機構構成。通過在對稱點處U形針的向左(右)平動使右(左)須條對左(右)須條實施包纏,而成紗呈周期或非周期的以右(左)須條功能或表觀纖維組份為主的漸變,在對稱位置互纏的混合比或表觀纖維組份比為原兩須條的復合比。所得的漸變色紗可直接用于特殊功能和紋理效果的織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耦合包纏的漸變結構紡紗機構、方法及其用途,屬于環錠紡紗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耦合包纏的漸變功能紡紗機構、方法及其用途。
背景技術
直接在紡紗機上進行可控漸變功能的紡紗方法出現于上世紀40-50年代在環錠紡紗機上的復合紡紗技術后,即短纖須條/短纖須條(S/S)復合紡紗方法之后出現創新性紡紗方法,與長絲束/短纖須條(F/S)復合紡差不多在同期。在60年代末到70年代,仍屬實驗室技術而未公開。漸變色紡紗與復合紡紗最為本質的區別在于,漸變色紡紗是沿紗線的周向,纖維的含量發生變化;而復合紡紗時在紗線的徑向,纖維的分布發生變化。
目前已公開的漸變紗紡紗原理是雙組等細度的短纖須條、以互補(即耦合)的不同喂入量來調控在成紗中的百分比,達到成紗顏色在兩須條色間的來回變化。而成紗的粗細理論上始終不變,即理論上紗條條干均勻不變。
國內以此原理紡紗的代表性的形式稱為“段彩紗”,因為漸變過程很快,而穩定喂入比期是主體段而得名,其主要成形方法有兩種,即三羅拉細紗機、四羅拉細紗機法。三羅拉的段彩紗紡紗技術:如謝春萍的專利一種段彩紗的生產方法(專利號:CN102409445A)在環錠細紗機上的中、后羅拉鉗口分別喂入粗紗條,使用兩套伺服系統單獨控制中羅拉和后羅拉,以達中后羅拉配合變速的方法紡制段彩紗。張洪的專利一種多組分纖維段彩混紡紗的制作方法(專利號:CN102517699A)通過加載ZJ-5A型智能竹節紗控制器的環錠細紗機通過混紡的辦法生產段彩竹節紗。陳偉雄的專利一種環錠紡段彩紗及其成紗方法和裝置(專利號:CN102560759A)在三羅拉細紗機的中、后羅拉軸上分別加裝固定和活套羅拉,實現三軸系五羅拉復式同軸雙牽伸紡紗,將兩種不同組分或不同色彩的纖維,分段以設定的長度及不同組分組合,捻合成具有等線密度、有段彩效果的紗線。張洪的專利一種賽絡紡段彩紗的生產方法(專利號:CN103290582A)使用一種中后羅拉配合變速生產段彩紗的伺服電機竹節紗控制裝置,生產一種賽絡紡段彩紗。朱預坤的專利一種索羅紡段彩紗的生產方法(專利號:CN103361809A)使用一種中后羅拉配合變速生產段彩紗的伺服電機竹節紗控制裝置,結合索羅紡紡紗工藝而生產段彩紗。陳偉雄的專利一種段彩紗紡紗方法及紡紗牽伸機構(專利號:CN102733031A)將兩粗紗分別經后固定羅拉和后活套羅拉喂入,合理控制兩粗紗的喂入速度而保持總喂入量不變,實現等線密度喂入紡紗。王曉秋的專利一種具有多色彩及夜光效果的段彩紗及其生產方法(專利號:CN103014977A)將粗紗分別從中羅拉、后羅拉喂入,經伺服電機控制裝置改變羅拉速度,瞬間改變羅拉單位時間內的粗紗喂入量,從而達到段彩的目的。劉新金的專利一種棉/絹絲段彩紗及其生產方法(專利號:CN104818559A)將彩色絹絲粗紗作為飾紗從后羅拉間斷喂入,白色棉粗紗作為基紗從中羅拉喂入,兩者經前區牽伸,在前羅拉鉗口匯合后加捻成紗。劉新金的專利(專利號:CN105821532A)三羅拉分別由伺服電機帶動驅動,同時在中羅拉軸上連接有第一羅拉套和第二羅拉套,主體粗紗由后羅拉連續喂入,輔助粗紗由中羅拉間斷喂入,實現段彩紗的紡制。劉新金的專利(專利號:CN105714430A)三羅拉分別由伺服電機帶動驅動,是通過第一粗紗和第二粗紗同時由后羅拉喂入,后皮輥采用直徑不同的兩段式結構,中羅拉采用兩段控制結構,實現雙色段彩紗的紡制。薛元的專利三元色粗紗混配生產幻彩紗的方法及該方法制備的幻彩紗(專利號:CN103924341B)使三元色紗耦合牽伸系統的后羅拉嵌套在芯軸上的三段環圈相互獨立轉動,且保持三個環圈的表面線速度之和為常量,或三個有色粗紗的牽伸倍數的和為常量,從而獲得粗細均勻、色彩任意的段彩紗。俞洋的專利一種三羅拉超大牽伸段彩紗生產方法(專利號:CN103361807A)通過后羅拉段彩伺服電機和若干可定位的牽伸齒輪組合而生產超大牽伸段彩紗的生產方法。張利強的專利(專利號:CN105714429A)提出一種機械式段彩紗生產裝置,通過改造并設定特殊結構的后羅拉驅動齒輪,得到一定要求的雙色段彩紗等。這是一種雙須條差動式的漸變調節的漸變紡紗方法,其致命弱點是成紗的粗細差異大、強度低,雙機構牽伸互補的一致性低、且能耗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華大學,未經東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6792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