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交互式智能家庭服務系統及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1710367540.7 | 申請日: | 2017-05-23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6558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07 |
發明(設計)人: | 黃凱奇;康運鋒;謝元濤;張世渝;姜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 |
主分類號: | G05B15/02 | 分類號: | G05B15/02;G05B19/418 |
代理公司: | 11482 北京瀚仁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郭文浩;王世超 |
地址: | 10008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分析服務器 智能化 智能家庭服務系統 視頻監控單元 語音交互系統 智能家居系統 交互體驗 交互終端 結構連接 模式類別 提升設備 通信數據 用戶場景 語音單元 智能分析 智能設備 主動交互 自動感知 自我學習 傳統的 整合 聽覺 視覺 情景 身份 改造 服務 | ||
本發明涉及一種交互式智能家庭服務系統及方法,所述系統包括:視頻監控單元、語音單元、交互終端和分析服務器。通過對傳統的智能家居系統進行改造,使其具備自動感知、自我學習的能力,從而提升設備智能化的交互體驗。分析服務器通過根據視覺、聽覺、通信數據,對用戶場景、身份和行為進行智能分析、進行模式類別切換,主動探知不同情景下用戶的需求,智能化地實現交互和服務,并通過分布式的語音交互系統整合不同智能設備的功能,從而實現信息的主動交互,降低結構連接的復雜程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智能視頻分析和人機交互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交互式智能家庭服務系統及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物聯網和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智能家居領域得到了迅速發展。目前的智能家居設備主要包括攝像頭和傳感器等,通過將智能家居設備與云端相連,利用手機終端APP對所有智能設備進行控制,但這種“被動式”的交互方式較為繁瑣,不夠“智能”。未來的智能設備將超越傳統的GUI交互界面,無需鍵盤或者觸摸屏,能與人及環境進行主動感知和交互。用戶不需要對設備主動輸入任何指令,智能設備依舊可以隨時交互。而且網絡攝像頭多與云端相連,通過第三方向用戶推送視頻數據,用戶隱私得不到保障,家庭安全也容易受到外部網絡的影響。此外,目前的智能家居設備品類繁多,不同品牌、不同功能的智能設備得不到有效整合,無法提供兼顧安全和服務功能的全套自動化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問題,即為了解決被動交互操作繁瑣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交互式智能家庭服務系統及方法。
一種交互式智能家庭服務系統對用戶場景、身份和行為進行智能分析,主動探知不同情景下用戶的需求,智能化地實現交互和服務,并通過分布式的語音交互系統整合不同智能設備的功能,從而實現信息的主動交互,降低結構連接的復雜程度。所述交互式智能家庭服務系統包括:
視頻監控單元,用于實時自動獲取門前或者室內的人員的面部圖像、和/或室內物體的圖像;
語音單元,用于采集室內人員的語音指令和/或發出語音提醒信息;
交互終端,與所述語音單元連接,用于推送語音提醒指令到所述語音單元中,使所述語音單元發出對應所述語音提醒指令的語音提醒信息;或者接收所述語音單元采集的語音指令,并將對應指令發送給分析服務器進行對應處理;
分析服務器,分別與所述視頻監控單元和交互終端連接,用于進行語音交互和視覺感知交互;在進行視覺感知交互時,根據所述門前或者室內的人員的面部圖像,進行人臉驗證,自動切換模式類別;對室內人體和物體進行智能視頻分析,自動生成不同應用場景下的語音提醒指令;在進行語音交互時,根據智能視頻分析自動挖掘用戶需求,生成相應的語音提醒指令,并通過所述交互終端推送到所述語音單元,或者根據所述交互終端推送的語音指令,進行人臉驗證,自動切換模式類別,并生成對應的語音提醒指令;其中,所述模式類別包括安全模式和服務模式。
可選的,所述交互式智能家庭服務系統還包括:
傳感器單元,所述傳感器單元與所述分析服務器連接,用于實時檢測與房屋相關的狀態信息,并將所述狀態信息發送至所述分析服務器,以輔助視頻監控單元的智能視頻分析,對用戶需求進行精準分析。
可選的,傳感器單元包括設置于房屋各門窗入口處的門磁傳感器、設置于室內且用于檢測室內人員的人體傳感器、用于檢測煙霧的煙霧傳感器、用于檢測室內氣候環境的溫濕度傳感器以及與家庭內的物件綁定的尋物傳感器中至少一項。
可選的,所述尋物傳感器連接有語音報警器,用于當用戶發出尋找指令以尋找指定物品時,所述語音單元通過交互終端將尋找指令發送至所述分析服務器,所述分析服務器與對應的尋物傳感器通信,使與所述尋物傳感器連接的語音報警器發出報警信號,以提醒用戶。
可選的,所述交互式智能家庭服務系統還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6754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