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后澆帶模板及后澆帶澆筑方法在審
申請號: | 201710367256.X | 申請日: | 2017-05-23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96190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01 |
發明(設計)人: | 湯津晶;張輝;張雷;趙明榮;常寶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E04G13/00 | 分類號: | E04G13/00;E04G11/38;E04G11/48 |
代理公司: | 蘇州集律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32269 | 代理人: | 安紀平 |
地址: | 100000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后澆帶 模板 澆筑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建筑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后澆帶模板及后澆帶澆筑方法。
背景技術
后澆帶是在建筑物中設置的臨時施工縫,該縫保留一段時間后再澆筑。也就是將原來“超長”的平面“化整為零”,使其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混凝土的收縮,豎向荷重差異過大而產生的變形等約束應力的釋放。而待后澆帶施工完成后,結構又“化零為整”,大量減少了上述應力對結構的影響,減少了過多設置永久性變形縫。這種“縫”在整個結構施工中既解決了建筑物間的差異沉降、由解決了混凝土的收縮變形、溫度應力變形,同時又達到了不設永久變形縫的目的。由于常規施工后澆帶的模板支撐架支設缺陷,造成了很多的質量問題,例如后澆帶板底錯臺、鋼筋移位、保護層控制不當、拆模后混凝土表面觀感質量較差,是后澆帶施工中的質量通病。
傳統的后澆帶部位的模板支撐架做法是與其它部位形成整體滿堂紅模板支撐裝置,同時搭設,同時拆除。由于后澆帶處的混凝土封閉施工是有一定的時間間隔,后澆帶是施工的薄弱部位,必須進行加固處理,故拆除模板支撐裝置后,一般采用反頂的方法進行加固處理。另外反頂施工方法破壞了模板支撐裝置原有的受力平衡狀態,桿件受力不均勻,與周邊混凝土構件銜接達不到理想效果。后澆帶混凝土澆筑時還必須重新支設模板支撐裝置,既費工又費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后澆帶模板及后澆帶澆筑方法,通過改變模板支撐架的支設方法,提高后澆帶整體觀感質量,保證結構受力平穩,安全,同時節約成本。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后澆帶模板,用于澆筑后澆帶,所述后澆帶模板設置在所述后澆帶下方,所述后澆帶模板外側及后澆帶上方對稱設有對拉螺桿,所述對拉螺桿內側設有鋼管,所述后澆帶模板支撐裝置以后澆帶寬度方向兩側為分界線形成獨立的后澆帶模板支撐裝置。
優選地,所述對拉螺桿沿所述后澆帶長度方向設置,且每兩個所述對拉螺桿設置間隔為300~700毫米。
優選地,每兩個所述對拉螺桿設置間隔為500毫米。
本發明的一種后澆帶澆筑方法,包括后澆帶梁板模板,后澆帶模板,后澆帶梁板模板支撐裝置以及后澆帶模板支撐裝置的支設方法,具有以下步驟:
S1,首先搭設后澆帶梁板模板支撐裝置并安裝后澆帶梁板模板,再搭設后澆帶模板支撐裝置及后澆帶模板,在后澆帶部位搭設模板時只搭設梁板底模,后澆帶梁板的側模預留空位;綁扎梁板鋼筋、鋼絲網安裝;
S2,搭設后澆帶兩側梁板模板支撐裝置并安裝后澆帶兩側梁板模板,在搭設后澆帶兩側模板支撐裝置及后澆帶兩側模板,包括綁扎梁板鋼筋、鋼絲網安裝;
S3,澆筑后澆帶兩側梁板和后澆帶兩側模板混凝土及后澆帶梁板模板混凝土,后澆帶兩側梁板混凝土澆筑不留水平和垂直施工縫,連續澆筑完成;或間歇時在前層混凝土初凝前,將次層混凝土澆筑完畢;
S4,拆除后澆帶兩側梁板模板,后澆帶梁板支撐裝置以及后澆帶兩側梁板模板支撐裝置,保留后澆帶模板及后澆帶模板支撐裝置;拆除前要保證后澆帶兩側混凝土澆筑完成后強度達到規定壓力;
S5,清理后澆帶、調整鋼筋,在后澆帶兩側混凝土達到規定時間,沉降觀測符合標準,進行后澆帶混凝土澆筑;
S6,后澆帶混凝土達到拆模強度時,拆除后澆帶模板及后澆帶模板支撐裝置。
優選地,所述S1步驟中所述后澆帶梁板模板支撐裝置及后澆帶模板支撐裝置的搭設包括立桿、縱橫向掃地桿以及水平桿的搭設,所述立桿上設有鋼板,其中所述立桿間的寬度為所述后澆帶邊緣間的寬度,所述立桿、縱橫向掃地桿以及水平桿之間設有一定的距離,并形成獨立的后澆帶模板支撐裝置。
優選地,所述后澆帶模板支撐裝置上端的所述縱橫向桿及水平桿上鋪設有方木子內楞,所述方木子內楞上鋪設有膠合板模板,鋪設完成后統一水平處理。
優選地,所述步驟S2中后澆帶兩側梁板模板支撐裝置及后澆帶兩側模板支撐裝置的搭設包括梁板下方及兩側立桿的搭設和現澆板立桿的搭設,首先搭設所述梁板下方及兩側的立桿再搭設現澆板立桿,搭設時分別從后澆帶兩側向外擴展搭設,并與后澆帶模板支撐裝置用扣件連接為一體。
優選地,所述后澆帶兩側梁板橫跨方向設置的立桿間距是同方向上現澆板立桿間距的二分之一。
優選地,所述步驟S3所述的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包括前點、中點、原點三點振搗方法以及二次復振的方法,用以提高砼與鋼筋的握裹力,減少內部的微裂縫,增強密實度,所述二次振搗的最佳時間在第一次振搗完成2-3小時。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建筑一局(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67256.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制作T型樁的敞口模具
- 下一篇:節能養護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