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巖質邊坡破裂面置換治理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66591.8 | 申請日: | 2017-05-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083775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1-30 | 
| 發明(設計)人: | 周云濤;石勝偉;張勇;蔡強;梁炯;程英建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地質科學院探礦工藝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E02D17/20 | 分類號: | E02D17/2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毛光軍 | 
| 地址: | 610081 四川***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破裂面 置換 巖質邊坡 打孔方式 防災減災 高陡邊坡 強度參數 施工周期 水泥砂漿 夾層 邊坡 軟化 治理 取出 環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巖質邊坡破裂面置換治理方法,包括:采用打孔方式取出邊坡破裂面內的軟化夾層,并置換為強度參數較高的水泥砂漿。采用本發明能夠增大高陡邊坡穩定性,具有施工周期短、經濟投入小、加固效果顯著、環保等特點,且具有防災減災屬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高陡巖質邊坡破裂面置換治理方法,屬于山區公路、國防洞庫道路、城市人行通道地質災害、邊坡防治及病害結構加固領域。
背景技術
我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山地丘陵占國土總面積的2/3以上,是世界上高陡巖質邊坡災害最為發育的國家之一,尤其是四川、重慶、青海、西藏、甘肅等西部地區,交通干線、礦山及城鎮區域內存在數百萬個具有嚴重安全隱患的高陡巖質邊坡,其破裂面的形成和貫穿是高陡巖質邊坡破壞的根本原因。
高陡巖質邊坡往往發育于峽谷地帶,受河流地質歷史的沖刷作用,在河谷兩側發育高陡巖質邊坡,并經卸荷風化作用,在邊坡后緣產生近于直立的后緣破裂面,而治理該類邊坡的關鍵在于破裂面強度參數的改善。目前,高陡巖質邊坡治理技術尚未成熟,尤其是破裂面的整治技術仍是薄弱環節。迄今已研發的注漿、支撐、錨固、清除、格構錨索等高陡巖質邊坡防治技術均依托破裂面進行,而針對性較強的技術僅有注漿方法。注漿是在結構面附近打孔,然后注入水泥砂漿的一種破裂面治理技術。
隨著工程技術的發展,注漿技術問題凸顯,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結構面難以獲取精確位置,通常采用多打孔的方法進行,破壞了巖體的整體性,加劇了邊坡的危險性;二是多數結構面為封閉結構面,并且結構面細小,現有的水泥砂漿難以注入其中;三是漏漿問題,現場工程發現,多數結構面具有深、寬、延伸較遠的特點,水泥砂漿注入其中往往流入其他結構面內,起不到注漿加固結構面的效果。因此,針對高陡巖質邊坡破裂面的整治技術尚不成熟,技術方面仍較落后。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巖質邊坡破裂面置換治理方法。采用本發明能夠增大高陡邊坡穩定性,具有施工周期短、經濟投入小、加固效果顯著、環保等特點,且具有防災減災屬性。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巖質邊坡破裂面置換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打孔方式取出邊坡破裂面內的軟化夾層,并置換為強度參數較高的水泥砂漿。
所述方法具體包括如下步驟:
a、針對具體的巖質邊坡,通過現場勘查確定邊坡破裂面深度
b、根據巖質邊坡防護等級確定安全系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地質科學院探礦工藝研究所,未經中國地質科學院探礦工藝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6659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極大溫差下車載電纜終端局部放電實驗系統與方法
- 下一篇:齒輪的螺紋退火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