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將酸、堿廢蝕刻液混搭回收銅的方法在審
申請號: | 201710365984.7 | 申請日: | 2017-05-22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13069A | 公開(公告)日: | 2017-11-03 |
發明(設計)人: | 劉志強;朱薇;曹洪楊;張魁芳;郭秋松;高遠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省稀有金屬研究所 |
主分類號: | C25C1/12 | 分類號: | C25C1/12 |
代理公司: | 廣東世紀專利事務所44216 | 代理人: | 千知化 |
地址: | 510651 廣***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蝕刻 液混搭 回收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將酸、堿廢蝕刻液混搭回收銅的方法。
背景技術
印制電路板(PCB)的生產工藝流程長,蝕刻工序是PCB生產流程中比重最大的一部分。在蝕刻工序中,由于蝕刻液溶解的物質太多而使蝕刻指標,包括速度、側蝕系數、表面潔凈性等低于工藝要求時,即成為廢蝕刻液。蝕刻液包括酸性蝕刻液、堿性蝕刻液,這些廢蝕刻液的主要成分有:重金屬銅、銨鹽、磷酸根及含碘化合物等無機物;含硫有機物、含氮雜環化合物和含氰根化合物等有機物;聚氧乙烯類化合物、聚乙烯醇類化合物等高分子化合物。PCB行業每年消耗精銅10萬噸以上,產出的含銅廢水中總銅含量在5萬噸以上,氯化銨約l0萬噸、無機及有機磷約4000噸、含硫含氮雜環有機物約1000噸,因此可以看出:廢蝕刻液的污染指數很高,是典型的危險液體廢物;同時廢蝕刻液還是一種價值不菲的復合資源,其資源回收和再生利用的潛力巨大。
國內外對堿性廢蝕刻液處理方法主要有置換法、中和沉淀法、萃取法等。對酸性廢蝕刻液處理方法主要有置換法、電解法、中和沉淀法等方法。置換法得到海綿銅品位不高,回收銅后尾液含銅量高等缺點;電解法生產出來的銅粉雖然純度高,性能上優于其它方法生產的銅粉,但是電解法生產銅粉的效率相對較低,耗電量較高,并且廢液中的重金屬離子濃度不能降得很低,排放前要進行嚴格的治理,并且電解法容易產生氯氣;中和沉淀法處理含銅廢液,工藝簡單,投資少,但是硫酸銅結晶后母液含銅量較高,需進一步處理,不能對廢水中的銨鹽等無機物和有機物循環利用,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目前國內外已開展采用萃取方法回收堿性廢蝕刻液中的銅,適合不同規模的處理量,銅產品質量較好,廢蝕刻液可循環利用;但僅能應用于堿性廢蝕刻液中回收銅,還無法從酸性廢蝕刻液中萃取回收銅。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將酸、堿廢蝕刻液混搭回收銅的方法,將堿性廢蝕刻液和酸性廢蝕刻液混搭一起回收銅,解決酸性廢蝕刻液中難萃取回收銅的問題。
本發明所述的酸、堿性廢蝕刻液,其為印制電路板蝕刻工序過程中蝕刻了銅的廢液;酸性廢蝕刻液的H+濃度為0.01~2.6mol/L,銅離子30~160g/L及大量氯離子。堿性廢蝕刻液的pH為7.5~9.5,銅離子5~160g/L,游離NH3及氯離子。
本發明的將酸、堿廢蝕刻液混搭回收銅的方法如下:(1)將Lix?系列萃取劑溶液:堿性廢蝕刻液:酸性廢蝕刻液按體積比2~25:1:0.1~1混合萃取銅;(2)按體積比0.1~10:1,用H+濃度為0.001~1.5mol/L的稀硫酸溶液洗滌步驟(1)所得的負載有機相;(3)按體積比2~8:1,用含硫酸140~240g/L和銅離子8~40g/L的硫酸銅溶液反萃取步驟(2)洗滌后的負載有機相,反萃取后的有機相返回步驟(1)重復使用,水相為硫酸銅溶液;(4)在電流密度100~500A/m2下電沉積步驟(3)所得硫酸銅溶液,得到電沉積銅,電沉積銅后的硫酸銅溶液返回步驟(3)重復使用。
所述Lix?系列萃取劑為Lix84-I、Lix973或Lix984。
所述Lix?系列萃取劑溶液為:體積比5~20%Lix?系列萃取劑:80~95%煤油或200#溶劑油的溶液。
所述萃取、洗滌和反萃取級數為單級或多級。
所述電沉積銅的陰極為不銹鋼304、不銹鋼316或金屬鈦。陽極為鈦基貴金屬涂層。
Lix?系列萃取劑對銅具有高選擇性的萃取性能,但Lix?系列萃取劑在萃取銅的過程中會釋放氫離子,造成萃取體系pH下降,銅萃取率降低。Lix?系列萃取劑在萃取回收堿性廢蝕刻液中的銅時,釋放的氫離子被堿性蝕刻液中的NH3中和,萃取體系pH穩定,銅萃取率較高。當Lix?系列萃取劑在萃取回收酸性廢蝕刻液中的銅時,由于酸性廢蝕刻液的pH較低,銅萃取率也低,加上銅萃取釋放的氫離子使萃取體系pH降低,導致銅萃取率更低,無法采用萃取法回收銅。本發明將堿性廢蝕刻液和酸性廢蝕刻液混搭至合適的pH,用Lix?系列萃取劑萃取,利用堿性廢蝕刻液中游離NH3來中和酸性廢蝕刻液中的氫離子和萃取銅釋放的氫離子,從而提高酸性廢蝕刻液的pH值,實現酸性廢蝕刻液中銅的高效萃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省稀有金屬研究所,未經廣東省稀有金屬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65984.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