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自動炒鍋在審
申請號: | 201710365554.5 | 申請日: | 2017-05-22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150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01 |
發明(設計)人: | 鐘玲;劉家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柳州智贏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A47J27/14 | 分類號: | A47J27/14;A47J36/00;A47J47/01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集智專利商標事務所45102 | 代理人: | 黃有斯 |
地址: | 545002 廣***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自動 炒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食品加工設備制造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用于袋裝螺螄粉的配菜的自動炒鍋。
背景技術
螺螄粉是柳州的特色小吃,以酸、辣、鮮的獨特風味而聞名,酸筍是主要配菜之一,酸筍在炒制過程中要加入鹽、辣椒粉等調料;目前,小攤或小店里炒制的酸筍是憑借廚師的經驗,但對于袋裝螺螄粉配菜的料包就要求每次鍋酸筍的味道的誤差要小;因此,酸筍在炒制過程就要嚴格按酸筍的比例手工控制調料的用量,這種手工投放調料的方式不僅存在投料誤差大,還存在不衛生和炒制效率低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炒鍋,以解決現有袋裝螺螄粉的配菜手工投放調料炒制的方式存在投料誤差大和炒制效率低的問題。
本發明解決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這種自動炒鍋包括鍋體和設在所述鍋體上方的炒具總成,所述炒具總成包括由電機驅動的轉軸和套設在所述轉軸外的轉套,在所述轉套上分別通過萬向球軸承鉸接有多個固態調料筒和液態調料筒;在所述轉套上設有用于固定所述固態調料筒和所述液態調料筒的定位盤,在所述轉軸設有用于限定所述固態調料筒和所述液態調料筒的限位盤。
上述自動炒鍋技術方案中,更具體的技術方案還可以是:所述轉軸設有第一圓錐齒輪,所述第一圓錐齒輪與設在所述電機的輸出軸上的驅動錐齒輪嚙合連接;所述轉套通過設在頂部的第第二圓錐齒輪與所述驅動錐齒輪嚙合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固態調料筒和所述液態調料筒均通過底部與所述萬向球軸承鉸接,所述液態調料筒具有筒身部和通過螺紋連接在所述筒身部頂端的嘴部;所述固態調料筒具有筒身部和設在筒身部下部的進料口蓋,在所述筒身部上部的筒壁上設多個通孔。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圓錐齒輪與所述第二圓錐齒輪為相同的圓錐齒輪。
進一步的:所述限位盤通過轉動軸承裝在所述轉套下方;所述限位盤上呈圓周分布有多種深度的徑向定位槽。
進一步的:所述定位盤上設有分別與所述固態調料筒和所述液態調料筒卡接的徑向槽,在每個徑向槽上設有分別與所述固態調料筒和所述液態調料筒相抵接的磁性的碰珠。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時,先將定量的固態調料從筒身部下部的進料口蓋裝入固態調料筒,并將固態調料筒的頂部向上翻轉后卡入定位盤的徑向槽,使固態調料筒與磁性的碰珠相磁接;把液態調料筒的筒身部頂端的嘴部打開,將定量的液態調料從筒身部的入口注入液態調料筒內并蓋上嘴部,將液態調料筒的頂部向上翻轉后卡入定位盤的徑向槽,使液態調料筒與磁性的碰珠相磁接;當位于轉軸下端的自動炒鍋鏟將酸筍炒到一定的火候需要放調料時,轉動限位盤,使用限位盤上適合深度的徑向定位槽分別轉至固態調料筒和液態調料筒下方,并將液態調料筒和固態調料筒的頂部向下翻轉分別卡入徑向槽中,此時,隨著轉軸和轉套的旋轉,固態調料會從固態調料筒筒身部上部的通孔落入鍋體與酸筍混合,液態調料會從液態調料筒頂部的嘴部落入鍋體中與酸筍混合,調料投料均勻、衛生,每鍋炒制酸筍的味差小、炒制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限位盤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柳州智贏食品有限公司,未經柳州智贏食品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6555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熬湯鍋
- 下一篇:大量餐食自動烹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