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清熱解毒中藥茶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申請號: | 201710365130.9 | 申請日: | 2017-05-22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257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04 |
發明(設計)人: | 俞有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俞有芳 |
主分類號: | A23F3/34 | 分類號: | A23F3/34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蘇省南京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清熱解毒中藥 制備 頭暈目眩 野菊花 清熱解毒 腰膝酸軟 治療肝腎 重量份數 決明子 苦瓜干 中藥茶 冰糖 目昏 柔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清熱解毒中藥茶,屬于中藥茶技術領域,一種清熱解毒中藥茶,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決明子10~32份、冰糖25~42份、野菊花10~20份、苦瓜干2~3份和三七1~3份。本發明還公開了改清熱解毒中藥茶的制備方法。本發明的一種清熱解毒中藥茶,用于治療肝腎陽虧,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目昏多淚,可以清熱解毒,養血柔肝;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該清熱解毒中藥茶的制備方法,該制備方法簡單,易于推廣和使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中藥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清熱解毒中藥茶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中藥泡茶喝,是很多人選擇的養生方法,中藥茶確實是有養生功效,用中藥泡茶,在中醫上稱為“茶劑”,是中藥重要的劑型之一,是湯劑的補充。雖然茶劑和湯劑是最接近的,但是這兩者還是有區別的,從外觀上看湯劑比較渾濁,而茶劑比較清澈,所以說雖是水提物,但有效成分還是不同的。
由于中藥品種多,來源廣,加上質地、口味等不同,有些中藥可以泡茶,有些則不能。通常可用于泡茶的中藥有綠茶、西洋參、靈芝、杜仲、龍眼肉、決明子子、陳皮、胖大海等,以體輕質松味甘淡的葉、花、果、籽及鮮品類藥居多。
一般來說,泡的時候,比較輕的容易溶解的適合用茶劑,中醫認為茶劑治療上焦疾病,頭面部的疾病,比如咽炎。揮發成分多,適合泡服,如果煎服,揮發成分多,就起不到作用。各種花類揮發成分多,熱水浸泡效果好。另外有些質硬、味苦、有毒、有刺激性之類的中藥,就不能泡茶用,比如樹根不適合泡茶。但綠茶可以泡一天,緩釋藥效,節省藥材,藥渣都可以吃掉。
另外,中藥沖泡應用當選擇適宜的器具:砂質、陶瓷、玻璃的茶壺最好,帶蓋的保溫杯也可;需煎煮的中藥代茶飲用砂鍋、瓦罐,忌用銅、鐵、鋁器具。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清熱解毒中藥茶,用于治療肝腎陽虧,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目昏多淚,可以清熱解毒,養血柔肝;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該清熱解毒中藥茶的制備方法。
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清熱解毒中藥茶,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決明子10~32份、冰糖25~42份、野菊花10~20份、苦瓜干2~3份和三七1~3份。
所述的原料還包括重量份數為5~10份的菟絲子。
所述的原料還包括重量份數為2~3份的玉米須。
所述的原料還包括重量份數為5~10份的綠茶。
一種清熱解毒中藥茶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照比例將決明子、冰糖、野菊花、苦瓜干和三七混合攪拌均勻,得到混合物;
2)取混合物5-10g,用250ml開水沖泡后,放置10-15分鐘,濾出雜質后即得清熱解毒中藥茶。
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一種清熱解毒中藥茶,用于治療肝腎陽虧,腰膝酸軟,頭暈目眩、目昏多淚,可以清熱解毒,養血柔肝;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該清熱解毒中藥茶的制備方法。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一種清熱解毒中藥茶,包括以下重量份數的原料:決明子10份、冰糖25份、野菊花10份、苦瓜干2份和三七1份。
原料還包括重量份數為5份的菟絲子、2份的玉米須、5份的綠茶。
一種清熱解毒中藥茶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按照比例將決明子、冰糖、野菊花、苦瓜干和三七混合攪拌均勻,得到混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俞有芳,未經俞有芳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65130.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