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采用異質結結構的可控硅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請號: | 201710365079.1 | 申請日: | 2017-05-22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80858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29 |
發明(設計)人: | 鄒有彪;廖航;童懷志;劉宗賀;徐玉豹;王泗禹;王禺 | 申請(專利權)人: | 富芯微電子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H01L29/10 | 分類號: | H01L29/10;H01L21/336;H01L29/74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華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劍輝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穿通 光刻 可控硅 異質結結構 濃硼區 陰極區 氮化硅鈍化層 氮化硅鈍化 短基區擴散 碳化硅外延 擴散 玻璃鈍化 觸發電流 溝槽腐蝕 硅片雙面 制作工藝 常溫下 發射區 碳化硅 陽極區 引線孔 重摻雜 拋光 鋁合金 背金 反刻 減小 刻蝕 門極 蒸鋁 生長 制造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采用異質結結構的可控硅,包括P型穿通區、N型長基區、P+陽極區、P型短基區;P型短基區與P型穿通區之間設有溝槽;P型穿通區、N+陰極區、P型短基區上側均覆有氮化硅鈍化層;P型短基區上側還設有門極;本發明的制作工藝包括:硅片雙面拋光、氧化、穿通區光刻、穿通擴散、短基區擴散、濃硼區光刻、濃硼區擴散、陰極區光刻、生長碳化硅外延、碳化硅刻蝕、溝槽光刻、溝槽腐蝕、氮化硅鈍化、玻璃鈍化、引線孔光刻、蒸鋁、鋁反刻、鋁合金、背金。本發明減小了常溫下可控硅的觸發電流,避免了發射區重摻雜效應的發生,提高了可控硅在高溫下工作的穩定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半導體分立器件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采用異質結結構的可控硅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術
可控硅是一種常見的三端器件,通過施加合適的柵極電流可以觸發器件進入導通狀態。觸發電流由柵極偏置電路提供,觸發電流過大意味著柵極偏置電路功耗大、觸發電路復雜,為了降低柵極偏置電路的功耗,在一定的范圍內減小觸發電流是有必要的。為了減小常溫下可控硅的觸發電流,工藝上常用的一種方法是提高N+陰極區的摻雜濃度,減小P型短基區的摻雜濃度,減小NPN三極管有效基區寬度,使得可控硅體內NPN三極管的放大系數變大,從而起到減小觸發電流的作用。然而對N+陰極區進行重摻雜有可能會導致發射區重摻雜效應,N+陰極區(NPN三極管的發射區)的禁帶寬度變窄,造成NPN管發射區內少子電流增大,使得NPN三極管放大系數減小,可控硅的觸發電流反而會增大;而減小NPN三極管有效基區寬度通常會導致可控硅擊穿電壓降低。
另一方面,較小觸發電流的可控硅工作在高溫條件下時,體內三極管的放大系數會隨溫度升高而增大,可控硅觸發電流減小,誤觸發概率大大增加,這會影響到器件和電路的正常工作,嚴重時甚至使可控硅一直處于導通狀態,失去開關的作用。因此,可控硅在高溫條件下工作時穩定性的問題變得不容忽視。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以上問題,提供一種采用異質結結構的可控硅及其制造方法,目的是減小常溫下可控硅的觸發電流,避免發射區重摻雜效應的發生,提高可控硅在高溫下工作的穩定性。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達到上述技術效果,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采用異質結結構的可控硅,包括P型穿通區、N型長基區、P+陽極區、P型短基區,P型穿通區設于N型長基區兩側,N型長基區上側設有P型短基區,N型長基區下側設有P+陽極區,P+陽極區下側與陽極相連;
所述P型短基區上側設有N+陰極區,N+陰極區上側與陰極相連;
所述P型短基區與P型穿通區之間設有溝槽;
所述P型穿通區、N+陰極區、P型短基區上側均覆有氮化硅鈍化層;
所述P型短基區上側還設有門極。
進一步地,所述P型穿通區、N型長基區、P+陽極區、P型短基區的材料均為硅,N+陰極區的材料為碳化硅。
進一步地,所述N+陰極區的材料為寬禁帶半導體材料,該寬禁帶半導體材料采用氮化鎵或砷化鎵。
本發明還提供一種采用異質結結構的可控硅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襯底材料準備、氧化、穿通區光刻、穿通擴散、短基區擴散、濃硼區光刻、濃硼區擴散、陰極區光刻、N型摻雜碳化硅外延生長、碳化硅刻蝕、溝槽光刻、溝槽腐蝕、氮化硅鈍化、玻璃鈍化、引線孔光刻、蒸鋁、鋁反刻、鋁合金、背面金屬化。
進一步地,所述襯底材料準備步驟中選擇N型半導體硅片,所選N型半導體硅片電阻率為30~300Ω·cm,硅片厚度為230~300μm,并進行雙面拋光。
進一步地,所述氧化步驟的條件是氧化溫度為1000℃~1100℃,時間為4h~8h,氧化層的厚度為1.4μm~2μ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富芯微電子有限公司,未經富芯微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6507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