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五軸數控機床加工中球頭銑刀顫振穩定域葉瓣圖建模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63848.4 | 申請日: | 2017-05-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239603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11 |
| 發明(設計)人: | 李宏坤;代月幫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連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大連理工大學專利中心 21200 | 代理人: | 李曉亮 |
| 地址: | 116024 遼*** | 國省代碼: | 遼寧;2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球頭銑刀 五軸數控機床 葉瓣 數值求解 穩定域 顫振 建模 動力學方程 精細 積分法 時域 刀具 二階動力學方程 先進制造技術 動態切削力 計算效率 接觸區域 平面加工 銑削系統 圓弧運動 側傾角 前傾角 圖構建 切削 求解 單齒 刀齒 構建 加工 解析 | ||
1.一種五軸數控機床加工中基于精細積分的球頭銑刀顫振穩定域葉瓣圖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驟:
步驟一,建立球頭銑刀刀具-工件動力學方程,表示如下:
其中,mtx,ξx,ωnx分別是為刀具系統x方向的模態質量,阻尼系數,固有頻率;mty,ξy,ωny分別是為刀具系統y方向的模態質量,阻尼系數,固有頻率;Ftx(t)和Fty(t)分別為在x,y方向上作用在銑刀上的動態切削力;
步驟二,求解球頭銑刀刀齒上的動態切削力Ftx(t)和Fty(t),具體為:
其中,
步驟三、五軸數控機床平面加工過程中球頭銑刀與工件的接觸區域半解析建模
3.1)進行刀具路徑規劃,設置加工參數
球頭銑刀在五軸數控機床上進行平面銑削,球頭銑刀球頭半徑為R,前傾角為α度,側傾角為β度,相鄰切削刀軌間距為L_xl,軸向切削深度為L_jg;
3.2)前傾角為α度、側傾角為β度時球頭銑刀與工件接觸區域邊界由a,b,c,d四條線組成,其中,a號線為銑刀球頭與工件加工表面的交線,b號線為銑刀球頭與工件過渡表面的交線,c號線為本次走刀與上一次走刀在已加工表面留下的加工殘余而形成的線,d號線為銑刀球頭與上一次走刀在工件留下的加工痕跡的交線;另外,e號線為上一次走刀在工件加工表面留下的加工痕跡,根據球頭銑刀特點,將接觸區域邊界求解問題轉化為這些邊界在垂直于刀具軸線平面的投影方程的求解問題;
3.3)由刀具前傾角和側傾角為零度時的三維直角坐標系X0-Y0-Z0推導出刀具前傾角為α、側傾角為零度時的三維直角坐標系X-Y-Z,具體為:
建立刀具前傾角和側傾角都為零度時的三維直角坐標系X0-Y0-Z0,其中刀具頂點為原點O0,刀軸線為Z0軸,X0軸與刀具進給方向相同;下面將由三維直角坐標X0-Y0-Z0推導出刀具前傾角為α,側傾角為零度時的三維直角坐標系X-Y-Z,由于側傾角都為零度,故只需要在X0-Z0平面討論即可;
在X0-Z0平面內,將Z0軸以O0為原點,順時針傾斜α度,從Y0負方向向原點看,α值為正數,順時針;α值為負數,逆時針,此處以α為正進行闡述,傾斜之后的軸線就是刀具前傾角為α度,側傾角為零度時的刀具軸線,直線方程z0=tan(90-α)×x0與直線z0=R的交點cir_0,即為刀具前傾角為α度,側傾角為零度時的刀具球心,經計算cir_0的坐標為xcir_o=R/tan(90-α),zcir_0=R;
以cir_0為原點,R為半徑建立圓的方程(x0-xcir_0)2+(z0-ycir_0)2=R2,此圓方程與X0軸的切點即為前傾角為α度,側傾角為零度時的球頭銑刀的刀觸點dc_0,經計算dc_0的坐標xdc_0=R/tan(90-α),zdc_0=0;
(x0-xcir_0)2+(z0-ycir_0)2=R2方程與z0=tan(90-α)×x0方程兩個交點中y0值較小的點即為前傾角為α度,側傾角為0度時的球頭銑刀的刀位點dw_0;經計算xdw_0=R/tan(90-α)-R×sinα,zdw_0=R-R×cosα;
以dc_0為原點,建立三維直角坐標系X1-Y1-Z1,其中,X1-Z1平面與X0-Z0平面相重合,X1與X0相互重合且方向相同,Y1與Y0平行且方向相同;
以dw_0為原點,以方程z0=tan(90-α)×x0為Z軸建立三維直角坐標系X-Y-Z,其中,X-Z平面與X0-Z0平面相重合,Y與Y0平行且方向相同,Z軸正方向遠離工件,在X-Y-Z坐標系下,銑刀球頭輪廓方程為x2+y2+(z-R)2=R2;
3.4)通過X-Y-Z三維坐標系,建立刀具前傾角為α、側傾角為β度時的Xm-Ym-Zm坐標系,獲取Xm-Ym平面上點(xm,ym)與X-Y平面上點(x,y)的關系,具體為:
將X-Y-Z坐標系中的X-Y平面沿著Z軸正方向平移R距離,使坐標系的原點O與銑刀球心重合,獲得新的坐標系Xp-Yp-Zp;
由Xp-Yp-Zp坐標系獲得方式可知,Xp-Yp平面中的點(xp,yp)與X-Y平面中的點(x,y)的關系為:
xp=x,yp=y (3)
以Xp軸為軸線,將Yp-Zp平面逆時針旋轉β度,Xp軸正半軸向原點看,β值為正數,順時針;β值為負數,逆時針,以下以β為負值進行闡述,旋轉之后,Yp軸變為Yf軸,Zp軸變為Zf軸,形成一個新的坐標系Xf-Yf-Zf,其中Xf與Xp軸重合且方向相同;
由Xf-Yf-Zf坐標系獲得方式可知,Xp-Yp-Zp坐標系中點(xp,yp,zp)與Xf-Yf-Zf坐標系中的點(xf,yf,zf)關系為:
令zf=zp=0,則可得:
xf=xp,yf=ypcosβ (4)
將坐標系Xf-Yf-Zf中的Xf-Yf平面沿著Zf負方向平移R距離,得到Xm-Ym-Zm坐標系;
由Xm-Ym-Zm坐標系獲得方式,可知Xm-Ym平面中的點(xm,ym)與Xf-Yf平面中的點(xf,yf)的關系為:
xm=xf,ym=yf (5)
由公式(3),(4)和(5)可得X-Y平面上點與Xm-Ym平面上點的關系:
xm=x,ym=ycosβ (6)
由式(6)可知,Xm-Ym平面上點與X-Y平面上點的關系,因此,a,b,c,d四條邊界線在Xm-Ym坐標系下的投影方程的求解問題轉化為這四條邊界線在X-Y坐標系下的投影方程的求解問題;
3.5)確定a,b,c,d四條線在X-Y坐標系下的投影方程
3.5.1)a號線在X-Y坐標系下投影方程求解過程為:
a號線為銑刀球頭與工件加工表面的交線;工件加工表面在X-Y-Z坐標系下的方程需要通過X0-Y0-Z0坐標系與X-Y-Z坐標系的關系獲得;
在X0-Z0坐標系下,在工件加工表面任取A(xA0,zA0)、B(xB0,zB0)兩點,由于工件加工面為平面,故zA0=zB0=L_jg;通過X–Z坐標系與X0-Z0坐標系的關系,可獲得A、B兩點在X–Z坐標系的值(xA,zA),(xB,zB),具體獲取方式如下:
獲取A、B在X–Z坐標系下坐標之后,計算出經過A、B兩點在X–Z坐標系下的直線方程z=kx+b,其中此方程在X–Z坐標系下為直線方程,在X-Y-Z下可表示為工件加工表面方程;
在X-Y-Z下,將工件加工表面方程z=kx+b與銑刀球頭方程x2+y2+(z-R)2=R2方程聯立,即可得到a號線在X-Y二維坐標系下投影方程x2+y2+(kx+b-R)2=R2;
3.5.2)b號線在X-Y坐標系下投影方程為
3.5.3)c號線在X-Y坐標系下的投影方程為y=-L_xl/2;
3.5.4)d號線求解過程在X-Y坐標系下的投影方程為六次多項式方程;
3.6)確定a,b,c,d在Xm-Ym坐標系下的投影方程
利用x=xm,y=ym/cosβ分別替換掉a、b、c、d在X-Y坐標系下投影方程中的x、y,獲得的新的方程為a、b、c、d在Xm-Ym坐標系下的投影方程,它們共同圍成的區域即為前傾角為α、側傾角為β時球頭銑刀與工件接觸區域在Xm-Ym坐標系下的投影;
步驟四、精細積分法對刀具-工件動力學方程時域數值求解
4.1)精細積分法對刀具-工件動力學方程進行時域數值求解
由公式(2)將公式(1)表示為如下形式:
將式(7)表示為如下所示的哈密頓系統:
其中,
將式(8)中A(t)v(t)-A(t)v(t-T)用f(t)來表示,則對于非齊次方程(8),由常微分理論可知,一般解為:
將時滯周期T均分為m份,即T=m·τ,在[tp,tp+1]中,將f(t)表示為如下形式:
f(t)=r0+r1(t-tp) (10)
其中,r0=f(tp)=A(tp)v(tp)-A(tp)v(tp-m·τ);
由式(9)和式(10)可將v(tp+1)表示為:
v(tp+1)=T·[v(tp)+A0-1(r0+A0-1r1)]-A0-1(r0+A0-1r1+r1·τ) (11)
其中,將τ均分為Λ=220份,則
由于足夠小,故用Taylor展開式去近似表示為
由式(12)和式(13)可知,
Ta=A0Δt+(A0Δt)2/2!+(A0Δt)3/3!+(A0Δt)4/4! (15)
將r0和r1進一步分別表示為
r0=Apvp-Apvp-m (16)
將(16)和(17)帶入到式(11)中,可得:
其中,MM=TA0-1-A0-1,NN=TA0-2-A0-2-A0-1τ;
若(I-NN/τ·Ap+1)可逆,則式(18)可表示為:
其中,
4.2)確定axx,p、axy,p、ayx,p、ayy,p和axx,p+1、axy,p+1、ayx,p+1、ayy,p+1
以Nf=2闡述axx,p、axy,p、ayx,p、ayy,p的確定方法;在tp時刻,將球頭銑刀全部切削刃投影到Xm-Ym坐標系下,其中,n為刀具轉速,j從1到Nf,k從0到π/2;由銑刀刀齒數和構建出的刀具-工件的接觸區域可知在時滯周期內的任意時刻,只有一條切削刃參與切削,設此切削刃為第一條切削刃,該切削刃在單齒切削周期內到達與b號線相切位置、b投影線與a投影線交點位置、與d號線相切位置、a投影線與d投影線交點位置、d投影線與c投影線交點位置、c投影線與b投影線交點位置、時滯周期切削結束的時刻分別記為t1、t2、t3、t4、t5、t6、t7;
當tp=0時,第一條切削刃沒有參與切削;當tp在0-t1時間內,第一條切削刃沒有參與切削,此時kmax,1和kmin,1值都為零;當tp在t1-t2時間內,第一條切削刃與b號線投影線相交,兩個交點所對應的軸向角中的最大值即為tp時刻該切削刃在公式(20)中所對應的kmax,1,最小值為tp時刻該切削刃在公式(20)中所對應的kmin,1;同理,能夠確定tp分別在t2-t3,t3-t4,t4-t5,t5-t6時間段內,第一條切削刃所對應kmax,1和kmin,1值;當tp在t6-t7時間內,第一條切削刃沒有參與切削,此時kmax,1和kmin,1值都為零;
確定出各個切削刃在tp參與切削的最大軸向角和最小軸向角之后,通過式(20)得到axx,p、axy,p、ayx,p、ayy,p值;
通過以上步驟得到tp+1時刻時axx,p+1、axy,p+1、ayx,p+1、ayy,p+1值;
步驟五、葉瓣圖構建
5.1)切削穩定性判定方法
建立系數矩陣Cp,該矩陣滿足離散映射:
vp+1=Cpvp (21)
其中,vp是個(2m+4)維的向量,表示為:
矩陣Cp為(2m+4)維矩陣,表示為:
矩陣PK為4×4矩陣等于式(19)中的(I-NN/τ·Ap+1)-1(T+MM·Ap-NN/τ·Ap),矩陣RK1為4×2矩陣,等于式(19)中的-(I-NN/τ·Ap+1)-1NN/τ·Ap+1的前兩列,RK2為4×2矩陣,等于式(19)中的(I-NN/τ·Ap+1)-1(NN/τ·Ap-MM·Ap)的前兩列;
通過使用一系列離散Cp,p=0,1,2…,m-1,構建時滯周期T內的過渡矩陣Φ,亦即:
vp=Φv0 (24)
式中,Φ定義為:Φ=Cm-1Cm-2…C1C0;
由Floquet理論可知,傳遞函數Φ所有特征值模的最大值小于1,等于1和大于1,分別表示在該刀具轉速n和軸向切深L_jg下,切削處于穩定狀態,臨界狀態和不穩定狀態;
5.2)葉瓣圖構建
主軸轉速不變,不斷改變刀具軸向切深,判斷其所對應的切削狀態,獲得在[0,L_jg]范圍內的臨界軸向切深;改變軸向切深后的接觸區域邊界投影中只有a號線投影方程變化,b號線和c號線投影方程仍與L_jg時相同;改變主軸轉速,獲得不同主軸轉速在[0,L_jg]范圍內所對應的臨界軸向切削深度;最終,構建出臨界軸向切削深度隨主軸轉速變化的函數關系,即為顫振穩定域葉瓣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連理工大學,未經大連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63848.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U盾激活方法、客戶端及系統
- 下一篇:一種航空發動機過渡過程建模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