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雙集流網式鋰電池負極片在審
申請號: | 201710362365.2 | 申請日: | 2017-05-09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238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01 |
發明(設計)人: | 姚惠琴 | 申請(專利權)人: | 姚惠琴 |
主分類號: | H01M4/66 | 分類號: | H01M4/66;H01M4/70;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流網 鋰電池 負極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鋰電池領域,具體為一種雙集流網式鋰電池負極片。
背景技術
鋰電池作為一種可多次充電使用的綠色電源而被廣泛使用。鋰電池主要包括能可逆的嵌入和拖嵌離子的化合物正負極片,放電時,鋰離子從負極拖嵌進入正極,充電式鋰離子從正極嵌入負極,上述的負極片結構設計對鋰電池的安全性能的影響至關重要。目前的鋰電池的負極極片采用的鋰片制成的,延長的集流體的長度加大的電池體積,利于其小型化的設計,有待進一步的改進。
為此,中國專利CN205028692U公開了一種碳納米管鋰電池負極極片,包括集流片、集流網、上碳納米片和下碳納米片,所述集流片的一側面靠近端部的位置設有留白部分,所述集流網設置在所述上碳納米片和下碳納米片之間,所述集流網、上碳納米片以及下碳納米片的端面與留白部分的端面相連,所述集流片的一端凸出于上碳納米片,便于與負極電性連接;該發明的負極極片采用碳納米材料制成,有利于提高負極片的集流效果和均勻導熱效果,從而提高鋰電池的安全性能,且結構簡單、體積小,具有較佳的安全性能。
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該發明中的碳納米片容易出現脫片的現象,而且還缺少對碳納米片傳熱流動性引導的措施,亟待改進。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雙集流網式鋰電池負極片,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雙集流網式鋰電池負極片,包括集流片、第一集流網、第二集流網、上碳納米片和下碳納米片,所述集流片的一側面靠近端部的位置設有留白部分,該留白部分為預留位置;第一集流網與第二集流網平行間隔設置在所述上碳納米片和下碳納米片之間,第一集流網、上碳納米片以及下碳納米片的端面與留白部分的端面相連,上碳納米片與下碳納米片的中部通過碳納米連接片連成一體;所述集流片的一端凸出于上碳納米片形成凸出部,便于與負極電性連接。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上碳納米片以及下碳納米片的長度相同。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所述上碳納米片和下碳納米片的寬度、厚度均相同。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碳納米連接片的寬度小于上碳納米片與下碳納米片的寬度。
作為本發明更進一步的技術方案,集流片采用鎳帶。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通過采用上碳納米片和下碳納米片配合碳納米連接片形成一個工字型結構,有利于提高負極片的集流效果和均勻導熱效果,而采用雙片并行式集流網配合設計,使得碳納米片在工作過程中的集流效果與導向分散性大大提高,從而提高鋰電池的安全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種雙集流網式鋰電池負極片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集流片,2-留白部分,3-工字型壓線,3-上碳納米片,4-碳納米連接片,5-第-集流網,6-第二集流網,7-下碳納米片,8-凸出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
請參閱圖1,一種雙集流網式鋰電池負極片,包括集流片1、第一集流網5、第二集流網6、上碳納米片3和下碳納米片7,所述集流片1的一側面靠近端部的位置設有留白部分2,該留白部分2為預留位置,此部分不敷設敷料,卷繞時,該部分包圍在電芯的周側。
第一集流網5與第二集流網6平行間隔設置在所述上碳納米片3和下碳納米片7之間,第一集流網5、上碳納米片3以及下碳納米片7的端面與留白部分2的端面相連,上碳納米片3與下碳納米片7的中部通過碳納米連接片4連成一體;所述集流片1的一端凸出于上碳納米片3形成凸出部8,便于與負極電性連接;
在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例中,所述上碳納米片3以及下碳納米片7的長度相同,所述上碳納米片3和下碳納米片7的寬度、厚度均相同。
在本發明的一種優選實施例中,碳納米連接片4的寬度小于上碳納米片3與下碳納米片7的寬度。
集流片1采用鎳帶,制造時,在鎳帶上均勻打出小坑,可以使鎳帶與留白部分2之間良好接觸。
集流網5的材料為銅或鎳,銅和鎳均為導熱效果較佳的金屬材料,值得說明的是,其它金屬或金屬合金材料制成的集流網,也均是可行的方案。
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中,通過采用上碳納米片3和下碳納米片7配合碳納米連接片4形成一個工字型結構,有利于提高負極片的集流效果和均勻導熱效果,而采用雙片并行式集流網配合設計,使得碳納米片在工作過程中的集流效果與導向分散性大大提高,從而提高鋰電池的安全性能。
上面對本專利的較佳實施方式作了詳細說明,但是本專利并不限于上述實施方式,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所具備的知識范圍內,還可以在不脫離本專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種變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姚惠琴,未經姚惠琴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6236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