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圓筒上固定有多層圓盤的立體烘干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61897.4 | 申請日: | 2017-05-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01485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29 |
| 發明(設計)人: | 姚旺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姚旺東 |
| 主分類號: | F26B11/22 | 分類號: | F26B11/22;F26B21/00;F26B25/04;A23F3/06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圓筒 固定 多層 圓盤 立體 烘干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茶葉烘干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圓筒上固定有多層圓盤的立體烘干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喝茶、品茶開始成為生活質量的一種象征,茶葉的消費然而茶葉從茶樹上面摘下來之后并不能直接食用,必須經過烘干等加工過程才能食用,但是加工茶葉的過程十分的麻煩,所以茶葉烘干機就是茶葉加工過程中必不可少的設備之一,現有的茶葉烘干機在加熱的過程中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帶式干燥器對茶葉的干燥時,由于茶葉潮濕,容易堆積在一起,而帶式只有運輸的功能,因而這種干燥器的工作效率低,根據這個問題我們設計出一種圓筒上固定有多層圓盤的立體烘干裝置。
發明內容
本發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生產能力大,多層固定圓盤、轉耙攪拌的立體烘干裝置。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圓筒上固定有多層圓盤的立體烘干裝置,包括圓筒,圓筒頂部的中心位置處安裝有電機,電機上安裝有旋轉軸,且旋轉軸位于圓筒內部,圓筒外設有殼體,殼體與圓筒之間留有腔室,所述的圓筒內設有中空結構的第一圓盤和中空結構的第二圓盤,第一圓盤和第二圓盤從上至下依次交錯排列,且第一圓盤和第二圓盤均連通腔室,所述的第二圓盤的中心部分設有圓形開孔,第一圓盤的邊緣部分設有若干個扇形結構的開孔;所述的旋轉軸上設有轉耙攪拌棒,轉耙攪拌棒上設有耙齒,耙齒連接耙葉,耙葉分別與第一圓盤和第二圓盤相互配合;所述的圓筒一側設有若干根進氣管,另一側設有若干根出氣管,且進氣管和出氣管連通至圓筒內,通過殼體與圓筒之間留有腔室內通入熱水作為加熱介質,腔室內的熱水再輸送到中空結構的第一圓盤和中空結構的第二圓盤,再通過第一圓盤和第二圓盤將熱量以傳導的方式傳給盤上的物料,被烘干的物料從進料口進入圓筒內并落在第一圓盤上,然后在耙葉的推動下,物料從第一圓盤內部向外移動,并從第一圓盤外緣的若干個扇形結構的開孔落在第二圓盤上,再通過耙葉的推動下,物料從第二圓盤的外緣向內移動,并從中央的開孔處落至下一層的第一圓盤上,物料如此反復向下運動期間,又通過進氣管進入暖氣,出氣管排氣,以加快物料的烘干時間。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圓筒底部采用倒錐結構,倒錐的頂部安裝有出料口,倒錐結構使得物料由于自身的重力能及時從出料口排出,方便使用者進行下一步作業。
2、進料口的垂直投影落在第一圓盤上,且進料口靠近進氣管處,為了確保物料能落在第一圓盤上進行干燥,而不被暖風直接吹落到第二圓盤上。
3、第一圓盤和第二圓盤均采用金屬材質,金屬材質具有較好的傳熱性能。
4、與第一圓盤相互配合的耙葉葉面朝外,在轉耙攪拌棒的旋轉作用下,物料在耙葉的作用下被推向第一圓盤外周;與第二圓盤相互配合的耙葉葉面朝內,在轉耙攪拌棒的旋轉作用下,物料在耙葉的作用下被推向第二圓盤內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立體烘干裝置主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第二圓盤和轉耙攪拌棒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第一圓盤和轉耙攪拌棒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1、電機;2、旋轉軸;3、圓筒;4、殼體;5、轉耙攪拌棒;6、第一圓盤;7、第二圓盤;8、進料口;9、出料口;10、出液口;11、進液口;12、進氣管;13、出氣管;14、耙葉;15、耙齒。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加深對本發明的理解,下面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詳述,該實施例僅用于解釋本發明,并不構成對本發明保護范圍的限定。
如圖1至3所示一種圓筒上固定有多層圓盤的立體烘干裝置,包括圓筒3,圓筒3頂部的中心位置處安裝有電機1,電機1上安裝有旋轉軸2,且旋轉軸2位于圓筒3內部,圓筒3外設有殼體4,殼體4與圓筒3之間留有腔室,所述的圓筒1內設有中空結構的第一圓盤6和中空結構的第二圓盤7,第一圓盤6和第二圓盤7從上至下依次交錯排列,且第一圓盤6和第二圓盤7均連通腔室,所述的第二圓盤7的中心部分設有圓形開孔,第一圓盤6的邊緣部分設有若干個扇形結構的開孔;所述的旋轉軸2上設有轉耙攪拌棒5,轉耙攪拌棒5上設有耙齒15,耙齒15連接耙葉14,耙葉14分別與第一圓盤6和第二圓盤7相互配合;所述的圓筒3一側設有若干根進氣管12,另一側設有若干根出氣管13,且進氣管12和出氣管13連通至圓筒3內。
所述的圓筒3底部采用倒錐結構,倒錐的頂部安裝有出料口9,圓筒3頂部設有進料口8。
進料口8的垂直投影落在第一圓盤6上,且進料口8靠近進氣管12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姚旺東,未經姚旺東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6189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