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傳輸數據的方法、主機和交換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59609.1 | 申請日: | 2017-05-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6512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01 |
| 發明(設計)人: | 袁峰;李兆耕;畢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清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L12/707 | 分類號: | H04L12/707;H04L12/721;H04L12/801;H04L12/803;H04L12/807;H04L12/841;H04L12/855;H04L12/947 |
| 代理公司: | 北京龍雙利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29 | 代理人: | 孫濤;毛威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傳輸 數據 方法 主機 交換機 | ||
本發明實施例中提供了一種傳輸數據的方法,該方法包括:第一主機在第一數據流的第一切片的每個報文中添加第一索引,該第一索引用于交換機在該第一主機到第二主機的多條可用路徑中確定該第一索引對應的第一路徑;向該交換機發送該第一數據流的第一切片,該第一切片的最后一個報文是該第一主機根據轉發該第一切片的第一路徑的路徑狀況信息確定的,以便該交換機通過所述第一路徑向該第二主機轉發該第一切片。在本發明實施例中,該第一主機通過在第一數據流的每個切片中增加索引,能夠知道每個切片的傳輸路徑的路徑狀況信息,進而能夠避免該第一數據流的實際傳輸路徑與主機側擁塞窗口指示的路徑不一致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實施例涉及通信領域,并且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傳輸數據的方法、主機和交換機。
背景技術
目前,互聯網數據正以爆炸性的方式增長。例如,新浪微博在中國的注冊用戶數量已經破3億,騰訊(Tencent)的即時通訊工具活躍用戶達到7.1億,臉譜(Facebook)全球用戶數量正逼近10億。根據國際數據公司發布的報告(Digital Universe Study 2011),全球信息總量每過兩年就會增長一倍。大數據的出現正迫使企業不斷提升自身以數據中心為平臺的數據處理能力。
多年的研究及實踐發現,基于克勞斯(Clos)架構的數據中心網絡比傳統的樹形架構拓撲有著更好的擴展性,更多的等價路徑數優勢,且在Clos架構下,可以采用相同規格的設備來構建數據中心網絡,而不再需要昂貴的匯聚設備,這些優勢使得Clos架構在業界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部署。
現有技術中,基于Clos架構的數據中心網絡可以采用傳統的等價多路徑(equal-cost multi-path,ECMP)哈希(hash)機制進行數據傳輸。其中,哈希是一種散列機制,具體地,指將M個輸入數據通過計算后散列到N個對應結果上的方法。然而,傳統ECMP hash機制是基于流進行hash的。也就是說,一條流會嚴格對應一條路徑。這樣對于每條流來說,網絡中都會存在多條轉發路徑,使得多個流在同時轉發的情況下,不同流會被發送到同一條轉發路徑上,使該轉發路徑出現擁塞。
例如,如圖1所示,四條流(flow)A、B、C、D分別從不同的源轉發到不同的目的,流A與流B在左邊第一個中間層設備處出現本地沖突(local collision),流C與流D可在左邊第二個最高層設備處出現下游沖突(downstream collision)。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思科提出了基于流切片(flowlet)實施的用于數據中心的分布式擁塞感知負載均衡方案(Distributed Congestion-aware Load Balancing forDatacenters,CONGA),取代了傳統的基于流進行hash的負載均衡方式,相比于flow來的更為精細。而按照CONGA的flowlet機制,每條流均可以分散到至少兩條轉發路徑上,以達到更佳的負載均衡效果。
但是,由于CONGA機制是在交換機上實施的,僅在負載均衡選路決策上采用flowlet,而發送方(主機)仍然是基于flow進行擁塞控制的,會導致實際傳輸路徑的擁塞狀態與發送方擁塞窗口不一致的問題,進而降低了數據的傳輸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清華大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清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5960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