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雙向多通道除塵通風系統(tǒng)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359180.6 | 申請日: | 2017-05-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013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29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李環(huán);任剛;崔興華;葉俊凱;梁志杰;董麗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市南方麗特克能凈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F7/007 | 分類號: | F24F7/007;F24F3/16;F24F13/00;F24F13/08;F24F11/02;B03C3/41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44205 | 代理人: | 王國標 |
| 地址: | 528222 廣東省佛山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雙向 通道 除塵 通風 系統(tǒng)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除塵通風領域,特別是靜電的除塵通風設備。
背景技術
在大型場館或者隧道等的地方,通常都設置有多個通風設備。而通風設備中,主要的通風能力是由電機以及風葉所決定的,目前的通風設備中,大都是由一個風機控制一個通風通道。這樣的結構不僅使得占用空間,而且對于電機的選配也不方便。因為為了達到良好的通風效果,往往需要大風壓的通風機,但是目前的大風壓的電機通常的通風量都較大,過大的通風量又影響了通風的效果。而且,現(xiàn)有的除塵通風裝置由于結構上的缺陷,難以在雙方向,即進風及出風時均實現(xiàn)除塵凈化,且沒有實現(xiàn)多風口同時進出風,在清洗也不太方便。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客服上述不足的除塵通風設備。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的解決方案是:一種雙向多通道除塵通風系統(tǒng),包括有主框體,所述主框體的中部設有分流箱體、上部設有一個圓形通風口、下部設有多個方形通風口,所述圓形通風口上設有排風機,所述排風機為雙向風機,所述圓形通風口與多個方形通風口通過分流箱體連通,所述圓形通風口以及多個方形通風口的出口上均設有過濾器;所述分流箱體中設有多個多片分流導板,所述每個方形通風口中都設有雙向片式靜電除塵單元,所述雙向片式靜電除塵單元位于所述過濾器的內(nèi)側(cè)。
根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方形通風口的側(cè)面設有活動門,所述活動門位于雙向片式靜電除塵單元的正面,所述方形通風口的下方設有集水槽。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分流箱體呈錐形,所述分流箱體的上部小下部大。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分流導板包括立板與弧形板,所述立板安裝在分流箱體的上部,所述弧形板安裝在分流箱體的下部。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雙向片式靜電除塵單元與方形通風口內(nèi)壁之間設有橡膠密封墊。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排風機包括有葉片,所述葉片為鑄鋁構件,所述葉片為對稱葉形,所述葉片的角度為25-32°。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的雙向片式靜電除塵單元包括有兩個電離部與一個集塵部,所述兩個電離部分別位于集塵部的內(nèi)外兩側(cè),所述電離部包括有電離板,所述電離板呈長條形,所述電離板的兩個長邊為波浪形;所述電離板的橫截面呈橄欖核形,所述電離板的上下兩頭尖、中間寬。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電離板的兩個長邊的波浪形為正弦曲線。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電離板位鋁合金構件。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fā)明通過利用雙向風機以及雙向片式靜電除塵單元實現(xiàn)了除塵通風系統(tǒng)的雙向通風以及除塵功能,而且由一臺排風機帶動多個通道進行通風,不只節(jié)約了空間,還使得風機的通風效果更好。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說明。顯然,所描述的附圖只是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jù)這些附圖獲得其他設計方案和附圖。
圖1是本發(fā)明的正面剖視圖;
圖2是本發(fā)明的俯視圖;
圖3是本發(fā)明的雙向片式靜電除塵單元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發(fā)明的電離板正視圖;
圖5是本發(fā)明的側(cè)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實施例和附圖對本發(fā)明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chǎn)生的技術效果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發(fā)明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只是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實施例,基于本發(fā)明的實施例,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付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前提下所獲得的其他實施例,均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聯(lián)接/連接關系,并非單指構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據(jù)具體實施情況,通過添加或減少聯(lián)接輔件,來組成更優(yōu)的聯(lián)接結構。本發(fā)明創(chuàng)造中的各個技術特征,在不互相矛盾沖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組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市南方麗特克能凈科技有限公司,未經(jīng)佛山市南方麗特克能凈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59180.6/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