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懸浮定深生化回流充氧裝置及其工作過程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56557.2 | 申請日: | 2017-05-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275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7-07 |
| 發明(設計)人: | 陳佳霖 | 申請(專利權)人: | 陳佳霖 |
| 主分類號: | C02F7/00 | 分類號: | C02F7/00;C02F3/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11004 | 代理人: | 王靈靈,朱麗巖 |
| 地址: | 100048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懸浮 生化 回流 裝置 及其 工作 過程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污水處理回流充氧裝置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懸浮定深生化回流充氧裝置及其工作過程。
背景技術
厭氧-缺氧-好氧(AAO)生化污水處理系統通常需要配備曝氣充氧裝置、混合液攪拌裝置和污泥回流裝置。其中曝氣充氧裝置用于為微生物好氧呼吸提供溶解氧,混合液攪拌裝置用于為厭氧-缺氧混合液提供攪拌動力,污泥回流裝置用于生化污水處理系統脫氮污泥回流。現有的曝氣充氧裝置、混合液攪拌裝置和污泥回流裝置均為固定安裝的相互獨立的設備,安裝管路繁復,需要其他配套設備,且需獨立設置,同時需要獨立檢修,由于各設備固定設置在不同的部位,不僅加大了檢修和維護的難度,同時提高了處理系統的運行成本和維護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集充氧、混合和回流于一體,無需固定安裝的懸浮定深生化回流充氧裝置及其工作過程。
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現有的曝氣充氧裝置、混合液攪拌裝置和污泥回流裝置為固定安裝、獨立設置的設備,運行成本和維護成本高。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懸浮定深生化回流充氧裝置,包括浮箱、散流盤、空氣釋放管、回流充氧管和吸泥管;所述浮箱底部懸掛、豎直設置回流充氧管和空氣釋放管,所述回流充氧管的底端設有封口板、頂端敞口設置;回流充氧管內部豎直設置有空氣釋放管,回流充氧管與空氣釋放管的中軸線重疊設置;所述空氣釋放管的頂端伸出回流充氧管的頂端、通過輸氣管路與鼓風機連接,空氣釋放管的上部通過支架與回流充氧管的頂部內側壁固定,空氣釋放管的底端與回流充氧管底部的封口板焊接固定,所述空氣釋放管的下部側壁上設置氣體釋放微孔;所述空氣釋放管的上部外側套設并固定有散流盤,散流盤的散流面距離回流充氧管的頂端5-10mm;所述封口板上均勻開設有連接有短管的通孔,短管另一端與吸泥管插接固定。
本發明懸浮定深生化回流充氧裝置,進一步的,所述浮箱為容積30-50L的圓柱形箱體,采用鋼材制成。
本發明懸浮定深生化回流充氧裝置,進一步的,所述浮箱底板中央設置有掛件,所述空氣釋放管頂部通過懸掛繩與掛件連接。
本發明懸浮定深生化回流充氧裝置,進一步的,所述懸掛繩的長度為1-2m。
本發明懸浮定深生化回流充氧裝置,進一步的,所述回流充氧管為內徑150-250mm的鋼管,長度為1.5-2m。
本發明懸浮定深生化回流充氧裝置,進一步的,支架由一組支撐桿組成,支撐桿的數量為3-5根,支撐桿沿空氣釋放管外周均勻分布、兩端分別與空氣釋放管外側壁和回流充氧管內側壁焊接固定,所述支撐桿采用扁鋼制成。
本發明懸浮定深生化回流充氧裝置,進一步的,所述氣體釋放微孔的分布高度為5-10mm,所述空氣釋放管為外徑15-25mm的鋼管。
本發明懸浮定深生化回流充氧裝置,進一步的,所述散流盤為倒傘狀的膜片盤式導流器。
本發明懸浮定深生化回流充氧裝置,進一步的,所述通孔的數量為4-6個,所述吸泥管為塑料或橡膠軟管。
本發明懸浮定深生化回流充氧裝置的工作過程,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將裝置放置在水池內,浮箱懸浮在水面上,調整懸掛繩的長度,將吸泥管伸入池底的污泥中;
步驟二、空氣泵送入空氣釋放管,在空氣釋放管底端以微氣泡形式析出至回流充氧管底部;
步驟三、微氣泡上升,對回流充氧管內液體產生提升力,將水池池底的污泥經吸泥管吸入回流充氧管內;
步驟四、氣水混合液在上升的過程中,空氣中的氧氣轉移到液體中;
步驟五、氣水混合液從回流充氧管頂部排出,經散流盤導流,向周邊散布到回流充氧管周圍的水中,混合液中污泥自然沉降至池底,可再次經過吸泥管吸入回流充氧管,反復循環,實現污水的凈化及生物脫氮。
本發明懸浮定深生化回流充氧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懸浮定深生化回流充氧裝置結構簡單,無需固定安裝,懸浮在水中,僅通過調整懸掛繩的長度,調整吸泥管的位置即可,省卻了曝氣充氧裝置、混合液攪拌裝置和污泥回流裝置等設備的固定安裝,避免了人力資源的浪費,應用更加靈活、便捷,維修簡單、方便,減低了維修和維護的難度,也大大降低了系統的運行成本和維修成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陳佳霖,未經陳佳霖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5655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鋰電池涂布機的涂布機構
- 下一篇:一種制竹芯香的浸濕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