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株從百香果根際土壤中篩選的具有強抑草作用真菌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710355285.4 | 申請日: | 2017-05-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64234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17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奇;李立;陳堯;楊小燕;李家玉;何海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農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14 | 分類號: | C12N1/14;A01N63/34;A01P13/02;C12R1/66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chuàng)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學俊 |
| 地址: | 350002 福***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百香果根際 土壤 篩選 具有 強抑草 作用 真菌 | ||
本發(fā)明屬于微生物除草劑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從百香果土壤中篩選的抑草真菌。分別以萵苣(菊科)、稗草(禾本科)和狼尾巴草(禾本科)為受體,對該真菌菌株發(fā)酵液的抑草能力進行生物測試,發(fā)現(xiàn)其對兩種受體的根長和株高都有很強的抑制率。發(fā)酵液中檢測到原兒茶酸、對羥基苯甲酸、香草酸、水楊酸和肉桂酸具有抑草作用的酚酸。并把該菌株命名為FJ?01?BXG?08。通過對該菌株的形態(tài)學和ITS序列分析鑒定結果都表明該菌株為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屬于農作物病害防治領域,具體涉及一株從百香果根際土壤中篩選的具有強抑草作用真菌。
背景技術
百香果(
雜草是影響作物產量提高的重要因素,現(xiàn)在已經成為世界性的難題。目前主要的除草方式是利用化學除草劑來進行農田的雜草防治。但長期、大量、非選擇性的施用化學除草劑會導致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雜草也會產生抗性。高濃度的化學除草劑也會增加農作物中有害物質的殘留。因此,我們需要一種更為生態(tài)友好的方法來進行雜草的防治。生物除草劑是用于生物除草的植物病原微生物或微生物植物毒素,它具有環(huán)境安全、相容性好、在土壤中無殘留等優(yōu)點,是現(xiàn)在的一個研究熱點。
化感作用是指植物、藻類、細菌、真菌、放線菌產生并釋放次生代謝產物來影響周圍其他植物的生長發(fā)育(抑制或促進作用)和農業(yè)系統(tǒng)。這些次生代謝產物主要包括:酚酸、萜類、黃酮類、脂肪酸等等。這些化感物質的含量決定了化感作用的強弱。
本發(fā)明利用植物化感作用原理和根際微生態(tài)的理論,在長期種植百香果的果園并感染根腐病的百香果植株根際篩選對植物有害的病原菌,為雜草防治減少化學除草劑使用提供一個新的思路。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提供一株從百香果根際土壤中篩選的聚多曲霉及其應用,該聚多曲霉發(fā)酵液中含有原兒茶酸、對羥基苯甲酸、香草酸、水楊酸和肉桂酸等具有抑草作用的酚酸,因此其發(fā)酵液具有抑草作用。本發(fā)明具有環(huán)境安全、環(huán)境相容性好,在土壤中無殘留等優(yōu)點。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通過如下技術方案實現(xiàn):
一株從桉樹根際土壤中篩選的聚多曲霉,所述聚多曲霉為
所述聚多曲霉FJ-01- BXG -08的菌體及發(fā)酵液均對萵苣、禾本科的稗草和狼尾巴草的生長具有抑制作用。
本發(fā)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利用上述從桉樹根際土壤中篩選的聚多曲霉作為抑草真菌的方法,其使用方法如下:
(1)取菌株FJ-01- BXG -08進行發(fā)酵培養(yǎng);
(2)取發(fā)酵液稀釋1-100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農林大學,未經福建農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5528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SD大鼠感染人附紅細胞體模型的構建方法
- 下一篇:一種北蟲草的培育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