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車載免手持無線對講通信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54745.1 | 申請日: | 2017-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479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08 |
| 發明(設計)人: | 蘇貽新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貽新 |
| 主分類號: | H04Q5/24 | 分類號: | H04Q5/24;H04W4/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63000 黑龍江省大慶市***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車載 手持 無線 對講 通信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車載對講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車載免手持無線對講通信方法。
背景技術
語音對講是一種常用的語音通信手段,現有的語音對講方式主要有對講機通話和手機通話兩種。對講機直接通過對講機設備之間發射和接收信號來實現語音的傳輸,通話過程不需要電信運營商網絡且不產生費用;手機通話則是通過運營商網絡的語音通道來進行語音的實時傳輸,這種通信方式不但要依賴移動通信網絡,而且需要根據通話時長進行計費,通話成本較高。
車載對講機是對講機的一個重要類別,是車隊中各車輛之間進行通信的有效工具。因此廣泛應用在交通運輸、社會服務業、救災搶險、森林防火、應急通信、野外自駕探險等多種應用場合,是一種重要的無線通信工具。
現有的車載對講機的結構與普通的手持對講機的結構基本相同(唯一的區別在于,現有的車載對講機利用汽車上的直流供電插口,即點煙器電源進行供電)。這種車載對講機的缺陷在于:
1、這種對講機仍為手持式結構,使用者需要手持對講和進行功能切換,對于駕駛員來說,一邊駕駛車輛一邊使用手持設備會分散注意力,嚴重影響行車安全,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2、這種對講機為一體式結構,手持設備內含有主控芯片、信號發射電路、信號接收電路、麥克風、揚聲器、調制電路和信令處理模塊等全部機械結構和電氣結構,因此體積較大,放在汽車內的儀表臺上顯得很突兀,嚴重影響車輛內的美觀,同時,由于體積較大,此類設備手持時也非常不便;
3、用于給車載對講機供電的電源線會對對講機的本體造成束縛,影響車載對講機的使用靈活性,同時,電源線的存在也會嚴重影響車內的整潔度和美觀;
4、受硬件設備所限,這種對講機的揚聲器的放音效果較差,尤其是在噪音較大的使用環境中,收聽者難以聽清甚至聽錯對講的內容,從而嚴重影響溝通的有效性和溝通效率;
5、這種車載對講機沒有存儲功能,不能對通話內容進行存儲。
因此,有必要發明一種新型的車載對講機來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車載免手持無線對講通信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本發明所解決的技術問題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本發明提供一種車載免手持無線對講通信方法,內容包括:通過設置在單臺對講設備內無線對講電路以及不同對講設備之間的無線通信實現無線對講,所述的對講設備上設置有麥克風、揚聲器、控制按鍵以及無線對講通信模塊,通過麥克風實現音頻輸入,通過揚聲器實現音頻輸出,通過控制按鍵進行必要的通信控制,通過無線對講通信模塊實現不同對講設備之間的無線對講功能。
將所述的對講設備分成遙控器和主機兩部分,遙控器與主機之間通過無線傳輸方式進行數據連接,主機隱藏在汽車結構的內部,將所述的麥克風和控制按鍵設置在遙控器上,遙控器通過自帶電池供電,將所述的無線對講通信模塊設置在主機內,通過車載電源為主機供電。
優選地,通過藍牙技術實現遙控器與主機之間的數據連接。
優選地,采用車載音響作為對講設備中的揚聲器,通過藍牙或導線來實現主機與車載音響之間的數據連接。
優選地,在所述的主機內設置數據存儲單元,用于存儲通話內容。
優選地,在所述的主機上設置通訊接口,通過該通訊接口將主機與行車電腦連接以實現數據交換。
優選地,通過所述的通訊接口將主機與GPS設備、行車記錄儀或導航儀連接以進行數據交換和存儲。
優選地,作為替代方案,遙控器上不設置麥克風,而是使用汽車藍牙免提系統中自帶的麥克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本發明最突出的優點在于:本發明采用免手持設計,駕駛員在駕車時無需持續地手持對講設備,避免了手持動作分散駕駛員的注意力,也避免了單手把持方向盤,從而有效保證了行車安全。具體而言,本發明將對講設備分成主機和遙控器兩部分,使用時,將主機安裝在儀表臺的臺面以下、汽車自帶的儲物盒內或者內置在GPS設備等其他設備中,使用時可將遙控器通過遙控器支架安放在儀表臺上觸手可及的位置,駕駛員只需點擊一次遙控器上的功能鍵便可實現功能切換,而不必一直保持手持狀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貽新,未經蘇貽新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5474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