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煤礦綜采工作面回撤時的末采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54287.1 | 申請日: | 2017-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5271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12-07 |
| 發明(設計)人: | 朱世陽;茍科學;王建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彬長文家坡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C41/18 | 分類號: | E21C41/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713500 陜西省***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回撤通道 煤礦綜采工作面 回撤 參數確定 工作面層 掘進方式 煤層賦存 支護材料 支架回撤 支護 鋪網 支架 | ||
本發明為一種煤礦綜采工作面回撤時的末采方法,具體步驟如下:(1) 對支架間距進行調整;(2) 根據煤層賦存狀況嚴格控制工作面層位留設底煤開采;(3) 確定回撤通道的掘進方式;(4) 回撤通道寬度的確定;(5)工作面末采鋪網長度的確定;(6)工作面末采范圍內支護距離及參數確定。本發明操作簡單,易實施;該末采方法確定的回撤通道寬度既能夠滿足支架回撤需要又減少過多的支護材料和工期投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煤礦開采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煤礦綜采工作面回撤時的末采方法。
背景技術
煤礦綜采工作面回撤時的末采方法是生產過程中極其重要的部分,往往在工作面設備回撤期間,由于礦山壓力顯現劇烈導致設備被壓死難以撤出,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加大末采范圍及回撤通道的支護強度,因過多的時間用在支護上,會導致末采速度降低,一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氣體的集聚產生,并引發煤炭自燃導致工作面著火。所以提供一種既能夠快速有效對末采區域以及回撤通道進行支護又能防止煤炭自燃的方法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煤礦綜采工作面回撤時的末采方法。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煤礦綜采工作面回撤時的末采方法,具體步驟如下:(1) 對支架間距進行調整;(2) 根據煤層賦存狀況嚴格控制工作面層位留設底煤開采;(3) 確定回撤通道的掘進方式;(4) 回撤通道寬度的確定;(5)工作面末采鋪網長度的確定;(6)工作面末采范圍內支護距離及參數確定。
所述步驟(1)的具體方法為:距停采線30m處開始,調整架間距達到200mm,有利于進行抽架。
所述步驟(2) 要求為:根據工作面目前煤層賦存狀況,要求工作面留設底煤開采,底煤留設厚度不得低于0.3m,推采過程中嚴格控制工作面層位及工程質量,確保工作面“三直、兩平、兩暢通”,并結合工作面推采過程中頂煤厚度、頂板狀況調整采高,使工作面在末采階段切眼頂板處于平整煤巖面上。
所述步驟(3)里的掘進回撤通道方式:根據確定的停采線位置,工作面支架停止前移后,由采煤機前移自掘通道,煤機自掘通道寬度應保證支架轉向回撤的條件下最小為宜,這樣有利于通道圍巖的穩定。
所述步驟(4)回撤通道寬度的確定,工作面支架在回撤過程中,為減少支架在轉向過程中對掩護梁上方頂板和纖維網的破壞,支架在回撤轉向前必須抽出足夠的距離,根據工作面支架尺寸,確定最短抽架距離為(待抽支架尾梁抽出鄰架前立柱的距離)支架轉向間隙240mm、安全間隙寬度300mm,以上數值相加后為回撤通道寬度。
所述步驟(5) 根據工作面支架尺寸(頂梁長度、掩護梁長度、掩護梁距巷道底板高度、回撤通道寬度)及老塘側矸石埋壓長度(一般取2000~3000mm)累計相加后確定鋪網長度,即距停采線達到該距離時開始鋪設聚酯纖維網。
所述步驟(6) 工作面推采至距停采線(回撤通道寬度+頂梁長度+掩護梁長度)位置處時開始進行頂板錨桿、錨索支護;推進至回撤通道時,對回撤通道頂板采用“錨、網、索”聯合支護方式,頂、幫均鋪設鋼筋網,頂部錨桿配合木托板使用,錨索支護方式為回撤通道頂板距支架頂梁前端200mm開始向通道內施工錨索。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本發明操作簡單,易實施;該末采方法確定的回撤通道寬度既能夠滿足支架回撤需要又減少過多的支護材料和工期投入。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例為對某礦綜采工作面進行末采和回撤施工,根據圖1所示,步驟1首先距停采線30m處開始,調整架間距達到200mm,有利于進行抽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彬長文家坡礦業有限公司,未經陜西彬長文家坡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5428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