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配置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相關設備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53409.5 | 申請日: | 2017-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96494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9-14 |
| 發明(設計)人: | 李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12/24 | 分類號: | H04L12/24 |
| 代理公司: | 廣州三環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郝傳鑫;熊永強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配置 方法 數據 接收 相關 設備 | ||
本申請公開了配置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相關設備。本申請中用戶設備為多連接狀態,用戶設備同于連接主基站和至少一個輔基站,主基站和至少一個輔基站中的第一輔基站的RLC實體的傳輸模式配置為不同,主基站通過多連接網絡架構的多個傳輸模式傳輸數據時能減少傳輸的時延的保證傳輸的可靠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配置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相關設備。
背景技術
在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簡稱LTE)雙連接架構中,主基站和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動管理實體,簡稱MME)之間通過S1接口進行互通,輔基站和主基站之間通過X2接口進行互通,輔基站和MME之間沒有連接。主基站和輔基站都能夠獨立管理UE和各自小區的無線資源。在LTE的雙連接架構中,用戶設備通過兩條傳輸鏈路與核心網中的數據網元之間傳輸數據,用戶設備根據數據包的傳輸狀態信息在兩條傳輸鏈路上反饋表示數據包傳輸成功或傳輸失敗的傳輸狀態信息。在5G新空口中,出現了多連接的網絡架構,在多連接的網絡架構中,用戶設備同時與一個主基站和多個輔基站進行連接,核心網設備通過至少兩個傳輸鏈路向用戶設備傳輸數據,如何利用多連接的網絡架構傳輸數據目前還在討論中。
發明內容
本申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配置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相關設備,以實現多連接的網絡架構下傳輸數據。
第一方面,本申請提供了一種配置方法,主基站將主基站的RLC(Radio LinkControl,無線鏈路控制,簡稱RLC)實體配置為第一傳輸模式,主基站向至少一個輔基站中的第一輔基站發送第一配置消息,第一配置消息用于將第一輔基站的RLC實體的傳輸模式配置為第二傳輸模式。
本申請適用的網絡架構包括主基站、至少一個輔基站和用戶設備。用戶設備同時連接主基站和至少一個輔基站。主基站和輔基站的類型本實施例不作限制,主基站和輔基站的類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主基站和輔基站可以為NodeB、eNodeB和gNodeB中的任意一種類型的基站。在存在多個輔基站時,多個輔基站也可以是多種不同類型的基站。第一傳輸模式可以為AM(Acknowledged Mode,確認模式,簡稱AM)、UM(Unacknowledged Mode,非確認模式,簡稱UM)和TM(Transparent Mode,透明模式,簡稱TM)中的任意一種。第一配置消息用于將第一輔基站的RLC實體的傳輸模式配置為第二傳輸模式,第二傳輸模式也可以為AM、UM和TM中的任意一種,其中第一傳輸模式不同于第二傳輸模式,且第一傳輸模式或第二傳輸模式為AM。
實施第一方面的實施例,多連接的網絡架構中的主基站和輔基站的RLC實體設置為不同的傳輸模式,用戶設備通過多連接的網絡架構接收核心網設備發送的數據包時,不需要在所有的傳輸鏈路上反饋數據包的傳輸狀態信息,減少數據傳輸的時延。
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主基站的RLC實體的傳輸模式為AM,第一輔基站的RLC實體的傳輸模式為UM。
可選的,所有的輔基站的RLC實體的傳輸模式為UM。AM表示一種可靠的傳輸服務,在接收方確定未成功接收數據包時,接收方向發送方返回傳輸失敗指示,傳輸失敗指示用于請求發送方重新發送未成功發送的數據包;接收方確定成功接收數據包時,向發送方返回傳輸成功指示,發送方根據傳輸成功指示確定數據包被接收方成功接收,然后發送下一數據包。UM表示一種不可靠的傳輸服務,接收方無論是否成功接收數據包,接收方都不會向發送方發送傳輸失敗指示或傳輸成功指示。
在第一方面的一種可能的實施方式中,主基站獲取主鏈路的鏈路質量信息以及至少一個輔基站中每個輔基站對應的輔鏈路的鏈路質量信息,確定主鏈路的鏈路質量最優,將主基站的RLC實體的傳輸模式設置為AM,將至少一個輔基站中每個輔基站的RLC實體的傳輸模式設置為UM。主鏈路為主基站到用戶設備之間的傳輸鏈路,輔鏈路為主基站經過至少一個輔基站中的任意一個輔基站到用戶設備之間的傳輸鏈路,輔鏈路分為兩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5340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