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鍋爐用余熱回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52893.X | 申請日: | 2017-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20670B | 公開(公告)日: | 2018-10-30 |
| 發明(設計)人: | 張凌霞;劉紅軍;胡西芹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普瑞普勒傳熱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3J15/02 | 分類號: | F23J15/02;F23J15/06;F28D1/053;B01D45/16 |
| 代理公司: | 合肥順超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20 | 代理人: | 周發軍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馬***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隔板 通氣桿 進氣口 余熱回收系統 余熱回收裝置 除塵裝置 轉動裝置 鍋爐 排氣口 真空泵 余熱回收技術 廢氣管道 固定相接 上側外壁 上下對稱 下側外壁 轉動連接 進水口 排氣扇 排汽口 排水口 有效地 法蘭 蒸汽 能源 | ||
本發明涉及余熱回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鍋爐用余熱回收系統,包括廢氣管道、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余熱回收裝置,余熱回收裝置包括箱體、真空泵、通氣桿、轉動裝置;箱體的下側外壁上設有進氣口和排水口,進氣口通過法蘭與除塵裝置相連接,箱體的上側外壁上設有排氣口、蒸汽排汽口和進水口,箱體內上下對稱設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真空泵固定安裝在第一隔板的上方,通氣桿轉動連接在第一隔板與第二隔板之間,通氣桿的一端與排氣口相接,另一端與轉動裝置固定相接,通氣桿的上方設有排氣扇;本發明有效地解決了鍋爐產生的氣體沒有得到合理利用,造成能源浪費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余熱回收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鍋爐用余熱回收系統。
背景技術
余熱是指受歷史、技術、理念等因素的局限性,在已投運的工業企業耗能裝置中,原始設計未被合理利用的顯熱和潛熱。它包括高溫廢氣余熱、冷卻介質余熱、廢汽廢水余熱、高溫產品和爐渣余熱、化學反應余熱、可燃廢氣廢液和廢料余熱等。根據調查,各行業的余熱總資源約占其燃料消耗總量的17%~67%,可回收利用的余熱資源約為余熱總資源的60%。在布料領域、機械加工領域存在有烘干、浸染、除銹等各個工序,在這些工序中需要補水或者高溫氣體進行干燥,在該領域中還會存在鍋爐等熱源,而現有的熱源所產生的氣體均直接進行簡單的處理后排放,造成了大量的能量的浪費,導致企業的生產成本較高,無法響應節能減排的號召,對企業的長期發展不利。
如中國專利號CN10637003 A,公告日期為2017年02月01日公開的發明專利中,公開了一種廢氣余熱回收系統,包括廢氣管道、與廢氣管道連通的換熱組件、旋風除塵器和排煙管,所述的換熱組件包括換熱殼體、內殼體、廢氣流通腔、呈雙螺旋盤繞設置在換熱殼體和內殼體之間的水換熱套管和空氣換熱套管,所述的換熱殼體底部和頂部分別設置有下端蓋和上端蓋,所述的下端蓋上設置有與廢氣管道連通的進氣口,上端蓋上設置有與旋風除塵器連通的出氣口。本發明其通過水換熱套管和空氣換熱套管的雙螺旋結構設計,并且結合S型的氣流通道,能夠充分的進行換熱,吸收廢氣中的熱量,從而進行再次利用。
發明內容
解決的技術問題。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鍋爐用余熱回收系統,用于解決鍋爐產生的氣體沒有得到合理利用,造成能源浪費的問題。
技術方案。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鍋爐用余熱回收系統,包括廢氣管道、除塵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余熱回收裝置,所述余熱回收裝置包括箱體、真空泵、通氣桿、轉動裝置;所述箱體的下側外壁上設有進氣口和排水口,所述進氣口通過法蘭與除塵裝置相連接,所述箱體的上側外壁上設有排氣口、蒸汽排汽口和進水口,所述箱體內上下對稱設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真空泵固定安裝在所述第一隔板的上方。
所述通氣桿轉動連接在所述第一隔板與所述第二隔板之間,所述通氣桿的一端與排氣口相接,另一端與轉動裝置固定相接,所述通氣桿的上方設有排氣扇;所述通氣桿由主通氣桿、支桿和阻擋塊組成,所述支桿安裝在所述主通氣桿的外壁上,且與主通氣桿相通,所述阻擋塊固定安裝在所述主通氣桿的內部;所述支桿的數量大于1,所述支桿在所述主通氣桿外壁上自上而下呈螺旋分布,所述支桿的形狀為波紋型。
優選的,所述轉動裝置位于第二隔板的下方,所述轉動裝置包括扇葉和轉動桿,所述扇葉固定連接在所述轉動桿上,所述轉動桿的上方外壁上均勻開設有通孔,所述通孔與通氣桿相通。
優選的,所述箱體的外壁上包裹有保溫材料。優選的,所述蒸汽排汽口連接有蒸汽設備或冷凝管。優選的,所述進水口和排水口均設有水閥。有益效果。采用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與已知的公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普瑞普勒傳熱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普瑞普勒傳熱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5289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