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能發熱體、其制備方法與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52196.4 | 申請日: | 2017-05-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6998598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8-01 |
| 發明(設計)人: | 韓愷 | 申請(專利權)人: | 韓愷 |
| 主分類號: | H05B3/34 | 分類號: | H05B3/34;H05B3/12;H05B3/10;H05B1/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32256 | 代理人: | 王茹,王鋒 |
| 地址: | 215000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發熱 制備 方法 應用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發熱材料,尤其涉及一種可智能控制、柔性好、節能的發熱體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
背景技術
電加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術,它廣泛使用于生活、生產、科研等各領域,從電加熱的發展過程來說,其已從傳統的鎳/鉻合金等電阻絲或膜作為發熱材料,向有機復合發熱材料轉變。目前常用的有機復合發熱材料為導電油墨或導電涂料。導電油墨是由一種或多種樹脂、導電粉和助劑,按配方比例混合研磨而成。導電涂料是由一種或多種乳液、導電粉和助劑,按配方比例混合研磨而成。
然而目前的導電發熱材料及其制備的發熱體的性能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例如,現有的發熱體導電性、柔性都比較差,很難滿足現有市場的需求;又如,現有的發熱體無法實現智能控制。前述這些缺陷的存在,這嚴重影響了發熱體的進一步應用。
因此開發一種可智能控制、柔性好、節能的發熱體十分必要,而這也是業界一直渴望解決的技術難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發熱體、其制備方法與應用,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
為實現前述發明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包括: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智能發熱體,其包括:
發熱膜,包括連續分布的納米銀顆粒和樹脂,所述發熱膜中納米銀顆粒的含量為20~50wt%,密度為1~2g/cm3,粒徑為50~500nm;
以及,電極,連接于所述發熱膜。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智能發熱體包括:
發熱膜,包括發熱涂層,所述發熱涂層包括均勻且連續分布的納米銀顆粒和樹脂,所述發熱涂層中納米銀顆粒的含量為20~50wt%,密度為1~2g/cm3,粒徑為50~500nm;
熱反射膜,設置于所述發熱膜的底部,至少用以將所述發熱膜產生的熱能進行反射;
以及,電極,設置于所述發熱涂層的表面。
優選的,所述智能發熱體的厚度為7~40μm。
優選的,所述發熱膜的厚度為2~10μm。進一步的,所述發熱涂層的厚度為1~10μm。
優選的,所述熱反射膜的厚度為2~10μm。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制備前述的智能發熱體的方法,其包括:將由納米銀顆粒和樹脂組成的發熱漿料施加于基材上,形成發熱膜,并將電極設置于所述發熱膜表面;其中,所述發熱漿料中納米銀顆粒的納米銀顆粒的含量為20~50wt%,密度為1~2g/cm3,粒徑為50~500nm;
以及,將所述發熱膜施加于熱反射膜上,獲得智能發熱體。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了前述的智能發熱體于制備發熱服飾、美容用品或理療用品中的用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包括:
1.本發明提供的智能發熱體具有柔性、超薄、節能、可智能遠程等特點,節約能源,安全環保,不存在安全隱患;
2.本發明提供的智能發熱體的制備工藝簡單,成本低廉,可實現卷對卷全自動化生產,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及產品合格率,所獲發熱體材料能夠輻射遠紅外線,提高人體吸收能力,可以作為直接加熱源在發熱服飾、美容用品或理療用品等領域應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典型實施例中一種智能發熱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一典型實施例中一種智能發熱體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鑒于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案發明人經長期研究和大量實踐,得以提出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將對該技術方案、其實施過程及原理等作進一步的解釋說明。
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的一種智能發熱體,其包括:
發熱膜,包括連續分布的納米銀顆粒和樹脂,所述發熱膜中納米銀顆粒的含量為20~50wt%,密度為1~2g/cm3,粒徑為50~500nm;
以及,電極,連接于所述發熱膜。
在一些實施例中,所述智能發熱體包括:
發熱膜,包括發熱涂層,所述發熱涂層包括均勻且連續分布的納米銀顆粒和樹脂,所述發熱涂層中納米銀顆粒的含量為20~50wt%,密度為1~2g/cm3,粒徑為50~500nm;
熱反射膜,設置于所述發熱膜的底部,至少用以將所述發熱膜產生的熱能進行反射;
以及,電極,設置于所述發熱涂層的表面。
優選的,所述電極與外接電源電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韓愷,未經韓愷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5219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新型計算機冷卻裝置
- 下一篇:一種計算機硬件溫度控制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