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效低成本水稻種子的選育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0349772.X | 申請日: | 2017-05-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1558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7-09-15 |
| 發明(設計)人: | 蔣友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全州縣咸水虹橋米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H1/02 | 分類號: | A01H1/02;A01H1/04 |
| 代理公司: | 南寧東智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45117 | 代理人: | 巢雄輝,汪治興 |
| 地址: | 541000 廣西壯***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高效 低成本 水稻 種子 選育 方法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水稻育種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高效低成本水稻種子的選育方法。
背景技術
糧食問題不僅關系到國計民生,而且關系到政治安定和社會穩定。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是我國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據專家統計,全世界到2030年以前人口呈增長趨勢不可逆轉,全球耕地面積逐年減少不可逆轉,人口老齡化、農村空巢化、自然災害頻發不可逆轉。糧食增長日趨緩慢,糧食問題已經成為國際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
從理論和技術角度來看,當前水稻常規育種已達到較高水平,但無論是分子育種、誘變育種還是常規雜交育種,從分離世代中篩選優良單株是必不可上的技術手段,這一選育環節對品種育成起關鍵作用。在水稻育種實踐中,長期以來育種者都習慣在水稻生長中后期在田間篩選優良單株,因為此時穗數、每穗粒數和粒重已經逐步趨于穩定,便于觀察、比較和鑒定,可為單株選擇提供科學依據。因此,要實現選種目標,必須按照播種、育秧、移栽和栽培管理等步驟,再經過生長發育期至性狀完全穩定。
由于水稻分離世代群體中各個單株受不同基因型的控制而在綜合性狀表現上不同,這就為人們按照育種目標進行單株選擇創造了條件。但是,在水稻生長發育后期,在分離世代特別是低世代分離群體中符合育種目標的個體出現的比例一般都很低,嚴格按照育種目標可擇優選擇的單株很少,這樣不僅選育新品種的效率低下,而且整個過程需要大量勞動力和土地資源,耗時較長。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高效低成本水稻種子的選育方法。
本發明是通過如下的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高效低成本水稻種子的選育方法,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1、選用符合育種目標要求的恢復系作為母本,與帶有隱性下垂葉性狀的水稻品系作為父本進行測交、種植,獲得雜交F1代;將F1代雜交種均勻鋪開,經過電子束處理后,再進行有機物料腐熟劑溶液浸種和催芽處理,育秧,移栽,并在相鄰種植地種植F1代的父本和母本;生長期管理,成熟期混收獲得F2種子;
2、采用選種器皿將F2種子群體中粒型較小的正常種子剔除,將留用的F2代種子經過電子束處理,再進行有機物料腐熟劑溶液浸種和催芽處理,然后低密度播種,育秧,單苗移栽;生長期管理,成熟期篩選符合育種目標的優異單株,然后混合脫粒獲得F3種子;
3、采用與所述步驟2相同的方法對F3種子選育獲得F4種子;
4、精選優質F4種子,經過電子束處理后,再進行有機物料腐熟劑溶液浸種和催芽處理,然后低密度播種,育秧,單苗移栽;生長期管理,成熟期篩選符合育種目標的優異單株,然后單株分別脫粒獲得F5種子;
5、經過精選、電子束處理、有機物料腐熟劑溶液浸種與催芽處理的F5種子按單株分別播種、育秧、挑選帶蘗壯秧單苗移栽,形成多個株行進行栽培,生長期管理,成熟期篩選優異單株分別脫粒,獲得F6種子;
6、采用F5種子的方法對F6種子加代、篩選,直至后代綜合性狀穩定一致為止,即獲得目標品種。
進一步的,所述步驟中的電子束處理是以電子束照射種子,電子束能量10MeV,重復可變頻率5-550Hz,處理計量為100Gy-200Gy,優選120Gy,用硫酸亞鐵劑量計監測。
進一步的,所述電子束由電子束發生裝置發射,所述電子束發生裝置包括具有一定寬度的密封的真空室、位于真空室內用于生產電子束的電子發生器、以及細長噴嘴,所述細長噴嘴從真空室沿著縱軸延伸,并在噴嘴頂端處設有出射窗;所述電子發生器被放置在真空室內以形成并引導細電子束進入噴嘴,穿過噴嘴,從出射窗射出。
進一步的,所述的有機物料腐熟劑溶液中有機物料腐熟劑與水的體積比為1:1500-1800,溫度控制在低溫15-20°或高溫30-35°,浸泡時間為2-3天。
進一步的,所述的有機物料腐熟劑中含有:解淀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和黑曲霉,有效活菌數不小于1億個/克。
進一步的,所述生長期管理包括追肥管理和田間管理;追肥管理所采用的肥料由重量百分比為15-25%的氮肥、10-15%的磷肥、15-20%的鉀肥以及0.5-1%的鋅肥混合制成。
進一步的,所述田間管理為秧苗成長期,拔除雜草,采用農藥來防治蟲害;分蘗期以淺水管理為主,促進低位分蘗的發生和生長,適時曬田,控制無效分蘗,幼穗形成、抽穗開花期應加深水灌溉。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全州縣咸水虹橋米業有限公司,未經全州縣咸水虹橋米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4977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