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紅外LED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0347606.6 | 申請日: | 2017-05-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31692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1-26 |
| 發明(設計)人: | 冉文方 | 申請(專利權)人: | 蔡翔 |
| 主分類號: | H01L33/00 | 分類號: | H01L33/00 |
| 代理公司: | 11823 北京鼎德寶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牟炳彥<國際申請>=<國際公布>=<進入 |
| 地址: | 317000 浙江省臺***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紅外 led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紅外LED及其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選取Si襯底;在Si襯底表面生長Ge外延層;在Ge外延層表面上淀積保護層;利用LRC工藝晶化Si襯底、Ge外延層、保護層;刻蝕保護層,形成晶化后的Ge層;對晶化后的Ge層進行摻雜形成P型晶化Ge層;在P型晶化Ge層表面連續生長Ge層、N型Ge層和N型Si層;制作金屬電極,最終形成紅外LED。本發明采用激光再晶化(Laser Re?Crystallization,簡稱LRC)工藝可有效降低Ge虛襯底的位錯密度、表面粗糙度、界面缺陷,提升Ge虛襯底的質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集成電路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紅外LED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半導體集成電路是電子工業的基礎,人們對電子工業的巨大需求,促使了該領域的迅速發展。并一直遵循著Moore定律發展,隨著特征尺寸逐漸減小,集成電路的電互連出現了傳輸延遲、帶寬密度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光互連成為現代集成電路更好的選擇,其中發光管將電信號轉換為光信號是光電集成的關鍵器件之一。
目前,半導體光源主要使用III-V族半導體材料,但是其價格昂貴、導熱性能和機械性能較差,以及與現有的成熟的Si工藝兼容性差等缺點,限制了其在Si基光電集成技術中的應用。而同為IV族元素的Ge材料因其與Si的可集成性及其獨特的能帶結構有望成為Si基光電集成回路中的光源。依據文獻報道,利用Si襯底與Ge外延層之間的熱失配,在Ge外延層中引入低強度張應變,同時結合n型重摻雜的能帶工程手段,可使Si襯底上的Ge外延層材料由間接帶隙轉變為準直接帶隙半導體材料,并基于該GeSi虛襯底材料制備了PiN結構的發光器件(LED)。
然而,由于Si襯底與Ge外延層之間的晶格失配較大(約4%),采用常規兩步法工藝制備的Ge外延層存在GeSi界面差、熱預算高、工藝周期長、以及位錯密度高等問題,制約了Ge紅外LED發光器件性能的提升。
發明內容
因此,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技術缺陷和不足,本發明提出一種紅外LED及其制備方法。
具體地,本發明一個實施例提出的一種紅外LED的制備方法,包括:
選取Si襯底;
在所述Si襯底表面生長Ge外延層;
在所述Ge外延層表面上淀積保護層;
利用LRC(激光再晶化)工藝晶化所述Si襯底、所述Ge外延層、所述保護層;
刻蝕所述保護層,形成晶化后的Ge層;
對晶化后的所述Ge層進行摻雜形成P型晶化Ge層;
在所述P型晶化Ge層表面連續生長Ge層、N型Ge層和N型Si層;
制作金屬電極,最終形成所述紅外LED。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Si襯底表面生長Ge外延層,包括:
在275℃~325℃溫度下,利用CVD(化學氣相淀積)工藝在所述Si襯底表面生長40~50nm厚度的Ge籽晶層;
在500℃~600℃溫度下,利用CVD工藝在所述Ge籽晶層表面生長150~250nm厚度的Ge主體層。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在所述Ge外延層表面上淀積保護層,包括:
利用CVD工藝在所述Ge主體層表面淀積100~150nm厚度的SiO2層。
在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中,利用LRC工藝晶化所述Si襯底、所述Ge外延層、所述保護層,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蔡翔,未經蔡翔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034760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